|
供大于求局面呈现
“3月份的上海房展会,我们对购房者的需求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在120人的有效样本中,只有28%的人在今年有购房的意向。”3月26日,搜房网全球机构(上海)资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预示,在今年,购房者的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
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萎缩”。2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99.1万平方米,与上月成交面积177.1万平方米相比,环比下跌了44%。其中,普通商品住宅成交面积61.1万平方米,较上月减少63.9万平方米,与2006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15%。别墅类项目本月成交7.2万平方米,成交面积较上月下降4.7万平方米。今年1月份,上海市共有16个项目推出新盘,仅为2006年12月份一半。
2006年,在宏观调控的连续作用下,短期炒房者纷纷离场,长期投资者也变得谨慎,只剩下有限的真实住房需求。上海商品住房供求关系开始出现逆转,商品住宅租售量(销售面积与出租面积之和)占供应量(竣工面积与上年空置面积之和)的89.27%。这意味着市场需求开始小于供给,商品住房供应无法被全部消化。
此前,上海市政协所作的一项专题调研也指出,上海的商品住房未来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至少维持3年,供求比约为1∶0.72,商品房以婚房和改善性要求为主。
“2006年,上海房地产投资额1276亿,比前一年上涨2.3%,低于全国20%左右房产投资涨幅,今年前两月上海房地产投资额175.8亿,预计今年投资总额1200亿~1300亿,与2006年基本持平。”汉宇地产陆家嘴区域董事邓洋说,“这是‘无形的手’在起作用,稳定了供求失衡的房地产市场。”
上海房价降还是升
“报告样本分析反映了‘面上的’情况;实际上,扭转上海房价的标准性事件尚未出现。”3月27日,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龚敏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据上海市著名的房产经纪公司浩坤地产分析,尽管市场已经传出房价6年来首次下跌,回归“正常”范围;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个报告其实没有太大的价值。“今天开盘公寓,明天开盘别墅,各种数据游戏,其实很难有准确的指导意义。”浩坤地产的研究员宋照夕说。
事实上,业内对上海房价的底气还是看好的。
“强劲的‘世博版块’是上海房价最有效果的‘发动机’,世博红线区房价在近2年还会居高不下,同时,闵行磁悬浮、京沪高铁等大工程也拉升上海房价。”宋照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上海7条地铁在建设,从市区到嘉定松江南金山东南西北‘放射性’铺开,使房地产的‘梯度效应’削弱,上海房价整体盘面后劲十足。”
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资料,2006年,上海住房成交量为255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500多万配套商品房),同比下降11%,2007年1~2月份,成交量为273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全年成交总量也将保持平稳;2006年住宅供应结构逐步优化,全部成交中,内环线以内占11%,内环到外环之间为32%,外环线以外57%,交易重心外移。
“从政府层面看,今后民生问题将成为重点,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仍然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所以,上海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称。
这位官员透露,目前,房地产开发中,存在政府与开发商结盟现象,利益集团的搏弈,伤害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政府会考虑整治,以确保广大市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