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70440”,这是一个普通的电话号码,可是,它却连着众多孤寡老人的心。现在,这条热线已经从本市延伸向外省市。很多生活中遇到困难的老人会拨通这个电话,找天津市红桥区双环村佳园北里社区居民赵永华、孙秀兰夫妻说说。
赵永华夫妇在家里开办的“家庭扶老帮办热线”,义务接听老人求助电话,无偿上门帮办服务老人。而赵永华本人已62岁,老伴儿孙秀兰也58岁,本来应该安享晚年,可他们却为更多的老人服务着。
热线温暖老人心
赵永华夫妇的“助老热线”已经开通3年多了,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老人们的认可。电话中老人们提出的求助要求也是五花八门的。
新开路的王奶奶是独居老人,她在侄子结婚前去赴宴,她打电话告诉赵永华:“你们能替我照看一天门户吗?”红桥区的李大爷住进医院,打来电话:“我正在红桥医院抢救室抢救,你快来,我把随身带的退休金本、房本、存款折子全给你们照管。”南京的刘忠英老人丈夫早年去世,她也给赵永华夫妻打电话:“我要在天津找个老伴,来天津度晚年。你们给我帮个忙吧。”这些求助电话,这对夫妻都给予帮助,老人们都非常满意。
有很多电话打来后,从一次帮助转变成了长期的帮助,盲人尚振一夫妇自从2004年打过一次求助电话后,就与赵永华夫妇成了朋友,赵永华夫妻是这对盲人外出行路的向导,两年来多次去北京、河北等地,老人说:“现在我有眼睛了,走多远的路也不害怕了。”
“26670440”家庭扶老帮办热线到现在共收到求助电话510余次,进行家访帮办420余次,结帮办对子32户。同时热线志愿者已发展了260人。
无偿赡养孤寡老人
现在,红桥区的赵利华、河北区的苑文芳、河西区的田文悦三位八旬高龄的独居空巢孤寡老人,都是赵永华夫妻无偿赡养的老人。
这种无偿赡养的模式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一名叫潘宝性的老妈妈九旬高龄,无儿女,无自己的住房,身患严重胆结石和胰腺瘤重病。年迈,重病和孤独让老人不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更让老人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赵永华夫妇通过“认亲抚养”和“法律公证”于1998年开始重新组建成了超越血缘关系的“社区新型家庭”。
2003年赵永华一家拆迁,他的儿子、儿媳将老人接到他们结婚的新房,组成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潘宝性老妈妈从1998年得到照料,2004年2月9日含笑辞世,终年98岁,和赵永华夫妻共同生活了六年之久。
夫妻申办遗体捐献
前不久,赵永华夫妻在子女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共同申办了自身遗体捐献公证,不久又共同申办了自身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公证。成为我市第一对夫妻双捐遗体和遗体角膜的志愿者夫妻。为了让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他们共同创办起“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小组”,现在小组核心成员有12人、志愿者180余人,帮助110余人办理了捐献遗体或捐献遗体角膜公证。
现在市民对遗体捐献和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时一天接到十余次咨询电话。这对夫妻在感动和带动着更多的爱心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