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新立 89岁 河南人,原29军38师228团医务兵。
|
 |
|
吴江平 94岁 山东人,原29军学兵团第三大队特种兵。
|
 |
|
崔金品 91岁 河南省项城市官会镇赵庄村人,原29军37师特务团团长随从副官。
|
 |
|
沈甸之 88岁 河南郾城县人,原29军学兵团士兵。
|
 |
|
赵金典 92岁 河南省西平县谭店乡人,原29军37师特务团手枪营士兵。
|
轻装夜袭
收复天津火车站
“七七事变”时,赵新立所在部队正在天津附近驻守。老人说,得知要和日本人开战了,战士们热血沸腾,但他们接到的命令并不是去卢沟桥,而是要打当时驻守天津的日本部队。
由于日军加强了戒备,中国军人很难强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赵新立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把部队化整为零,士兵分别化装成市民、农民混进天津城,然后到指定地点集结并发起反攻。
“当时不能带重武器,就带着短枪和轻型武器偷偷进城。”赵老说,7月28日清晨,他们对驻扎在老龙头火车站的日军发起进攻,打得非常惨烈,由于武器落后,再加上没有重武器,他们团损失惨重。战斗从凌晨打到转天早晨,虽然打跑了日本人,但赵新立的战友也伤亡很多。枪停了,天津的百姓知道他们是来打日本鬼子的,都主动从家里拿出吃的穿的用的,来犒劳抗日战士们。
让赵老记忆很深的是,他忙着抢救伤员,一直没有吃饭,天津一个老百姓给他送来煮鸡蛋,但是他满手都是鲜血根本没法拿。为了不耽误他抢救伤员,那个百姓就剥开鸡蛋,一块一块给他喂到嘴里,让他一边吃一边进行抢救工作,那个场景至今想起来还让赵老感动万分。
虽然拿下了天津火车站,但不久,赵新立的部队接到命令要求“转移”,于是部队撤离天津,一路南下去了河南。后来知道宛平城和卢沟桥失守,北平沦陷了。
宁愿战场死不做亡国奴
吴江平自幼习武,“济南惨案”发生后,他跟家人不辞而别,北上参加了29军。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吴江平所在的29军学兵团团员纷纷请求上前线,学员们高呼:“宁愿战场死,不做亡国奴!”
在1937年7月28日拂晓,敌机开始疯狂轰炸。同时,日军远程射击的炮弹也在吴江平所在的29军军训团的营房周围爆炸。“我们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战士们用的主要是三八大盖、捷克步枪,还有就是近战肉搏时才能用得上的大刀。”吴江平说他当时背上背着大刀,心里对自己说:“我就是用大刀、用拳脚也要打死几个日本鬼子。”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奉命传达命令的吴江平来到军营时,却看到战壕内都是战友的尸体。
每每想到这里,吴江平都无法抑制内心的仇恨:“日本鬼子从两面向营房攻来,军训团的学员们用手中的大刀与鬼子展开了殊死拼杀。”愤怒的吴江平挥起大刀,使出自幼所学的全身功夫,向敌人头上猛砍。
大刀砍得“鬼子”哭爹喊娘
1935年春天,读过7年书的崔金品跟随亲戚北上参军,同他一起的还有同村的6个人。“到了北平后,我被分到了29军37师特务团,给团长张振华当随从副官。”崔金品老人自豪地说,“29军有五分之一都是我们项城入伍的兵。”
崔金品老人说:“我们师长冯治安亲自到卢沟桥前沿阵地指挥,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29军装备不好,但我们劲头足,打起仗来拼命。日本兵武器好,但我们有大刀,和他们拼刺刀不吃亏。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步枪)刺过来,我们的士兵一闪,他们的枪长,转不过来,我们大刀顺势一砍,一家伙就把小日本脑壳砍掉了……”
崔金品用手比划着握刀的姿势,仿佛又回到了那弥漫着硝烟的日日夜夜。“我们有个连长姓孙,家是山东的,好汉啊,他的故事部队都传遍了!”赵金典老人回忆说,“孙连长带着人,在卢沟桥杀了一百多个‘老日’呢!用大刀砍得他们哭爹喊娘。”战斗持续了二十多天,在后无援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29军被迫撤出卢沟桥。
91岁的崔金品老人退伍后,曾是河南省项城市赵庄自然村的一名会计,那是个比较贫困的村子,退休后没有任何收入,依靠儿女们赡养照顾,近两年身体越来越不好。
摩拳擦掌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沈甸之在家乡上过学,有文化,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候,他毅然投笔从戎,来到29军学兵连做了一名学生兵。
“1937年7月8日早晨,我们才知道和日本打起来了。”沈甸之说,虽然当时咱们的装备比敌人差,并且很多学生兵还没有训练完,有的还没有打过枪,但大家一听说和日本宣战了,没有一个害怕的,相反大家都特别兴奋。“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要给日本鬼子点颜色看看。”沈甸之说,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和日本人血战到底。
8日下午,他所在的部队被派往万寿山一带阻击日本部队,但没多久部队就撤离了,然后一路南下。对于这样的不抵抗,一直想要抗日的沈甸之很想不通。
1938年,沈甸之投奔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944年随皮定均的豫西抗日先遣队进入豫西,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解放后曾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副参谋长、国家民航总局副参谋长、民航兰州管理局副局长,空军学院训练部顾问等职,1958年晋升为大校。
我亲手掩埋
数十战友尸体
赵金典老人是1935年当的兵,在29军37师特务团,参军时才16岁。
赵金典老人告诉记者,撤退前,29军决定组织大刀敢死队夜袭日军。敢死队员趁着夜色,偷偷潜入日军营地,挥舞着大刀和日军展开肉搏战,杀得“老日”们鬼哭狼嚎。日军不知虚实,只好紧急撤退。
“当天后半夜,我们接到了撤退命令。走的时候,我听说同村的赵学法牺牲了,就想怎么着也得想法子把他的尸体埋了。趁着天黑,我偷偷摸到了前面阵地上,一看,都是尸体,有29军弟兄的,有日本兵的,我匆匆忙忙埋了20多个29军弟兄的尸体,也没有找到赵学法的尸体。“等我回到团部,大伙都撤了,我就往南撵部队,跑了一天才追上。”
赵金典回忆,特务团团长张振华看见他落后差点要给他处分,但听他说了掩埋战友尸体的事后,在场的人都落泪了,处分的事也就免了。
长达23天的卢沟桥抗战,29军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人均以身殉国。
1944年,部队在湖北驻扎时,赵金典请假回了老家,从此就一直在家务农,解放后当过生产队的会计和食堂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