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档案
佟有为:61岁,大专文凭,天津茶馆相声领军人物,中国曲协会员,曾获天津市“最受百姓喜爱相声艺术家”荣誉称号。曾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机关报《家庭报》副总编,天津曲艺杂志《天津演唱》编辑。曾先后在天津市相声大赛、全国“马三立杯”相声大奖赛、全国专业相声大赛(代表天津市曲艺团)获一、二、三等奖。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多次获天津市各类小品大赛一等奖。他和师弟马树春创作、表演的《奥运梦》获中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唯一金奖、中国第五届曲艺节精品节目奖。代表节目:《奥运梦》《十点钟开始》《卖挂票》《我想漂亮》《发财梦》《拴娃娃》《白事会》《夸住宅》《文章会》《福寿全》《卖五器》《拉洋片》《打沙锅》《托妻献子》《金龟铁甲》《树没叶儿》《揭瓦》《当行论》《大娶亲》《切糕架子》《四辈儿》等。
妻子:袁梅君,与佟有为同岁,多年来在幕后默默支持佟有为的相声事业。
长子:佟剑涛,生于1972年,35岁,原河东实验小学体育教师,上小学时所创造的河东区400米中长跑成绩,至今无人打破。
长媳:刘恩香,河东实验小学教师。
孙女:佟嘉祯,生于1995年,12岁,即将升入初中。
次子:佟剑峰,生于1973年,34岁,某房地产公司售楼员。
次媳:时金红,劝业场某部门主管。
半工半读成才
家贫方出孝子
佟有为1946年出生于天津,由于对相声的热爱,自幼就与这门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的时候,在1958年第一次因为表演相声而获奖,虽然奖项不大,但却坚定了佟有为把一生奉献给相声事业的决心。
虽然自幼家庭贫困,但由于父亲解放前在剧团工作,因此佟有为在少年时代就有了很多机会接触到曲艺界的老前辈,能时不时地为剧团客串一下,这为他今后丰富多彩的舞台相声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佟有为是家里的独生子,全家人包括奶奶、母亲和他,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过活。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虽然成绩足够优秀,但佟有为还是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选择每个月有17块钱助学金的“劳一半”中专半工半读,直到1966年毕业后分配工作。
“现在说起来都是笑话,那时坐公共汽车也就2、3分钱,当时我们家住在河东区中山门,学校在工业展览馆附近。平时住校,每周六回家,周日晚上回学校。舍不得花几分钱的车费,我就走路回家,走走走,一直到现在的大光明桥,那时还没有桥呢,只有摆渡,花1分钱乘摆渡过河,再由十一经路走到中山门。就是为了给家里省钱。”
佟有为十分重视家庭,孝顺父母一直是他的准则。即使后来父亲由于血压高、母亲由于半身不遂同时住院,佟有为和妻子也是两个医院分别照顾着,经常是下了班就往医院赶,为老人预备晚饭、照顾洗涮,自己半夜才回家吃饭。但即使是在最难、最苦的时候,佟有为也一直没有放弃他所钟爱的相声,不管是在上学的时候,还是参加工作后,相声队、文工团里总能看见他。
马老牵线入门
终成“马派”传人
相声泰斗马三立老先生在世时,佟有为曾深得马老喜爱,但由于相声界辈分的规定,佟有为没办法拜马老为师,但却经常得到马老的真传。“马老还住在科艺里的时候,我们爷儿俩经常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煤气炉的前面,熬稀饭。老爷子跟我说‘他们说我这稀饭熬得好’,他在那儿盯着。小慢火一边熬着稀饭,一边给我说作为演员怎么样在舞台上放松自己,怎么样跟观众交流,怎么样掌握包袱的尺寸。”
直到今天佟有为还在说的代表段子《十点钟开始》,都受到过马老的指点。段子中的人物形象,几个“大贯口”马老曾一句句地给佟有为说活。当时,马老活灵活现的讲解让佟有为听得极为入迷。为了勉励佟有为,马老曾为他题写了“学无止境”四个字,并曾欲引荐其拜相声名家刘奎珍为师,但由于刘奎珍病逝,佟有为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但因其酷爱“马派”相声艺术,佟有为后拜马老亲传弟子于宝林先生为师。作为马老的再传弟子(于宝林先生是马老的弟子),实现了佟有为成为“马派”传人的夙愿。
虽然与于宝林先生有很久的师生情义,但佟有为真正拜于宝林先生为师的拜师仪式是在2000年才举行的。佟有为的搭档马树春也和佟有为在同一天拜师,用相声界的行话叫“摆知”,自此,佟有为才算正式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当时北京、天津几乎所有相声演员都到场了,就连当时身患重病已经不便行动的相声名家刘文亨都来祝贺。当时还留了不少笑话。有人说:“要是现在来一个炸弹,全天下就没有说相声的了。”
佟有为与师父于宝林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情,当于宝林先生过世的时候,佟有为与几个师兄弟为师父穿重孝,每年到于宝林先生的祭日,佟有为和师兄弟们一定要去墓地祭拜师父,还会搞纪念专场追思师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