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左)将捐献证书颁发给孟晶的丈夫
8月13日中午12时,享年41岁的孟晶女士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她也实现了生前希望捐献身后遗体和角膜的愿望。孟晶去世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医务人员立即将她的角膜摘除,随后准备进行角膜移植。
昨天清晨8时左右,在大无缝生活区的一个院子里,孟晶静静地躺在设在那里的灵堂里,她的遗像正微笑着看着前来为她送行的人们。
孟晶的丈夫王宏彬泪水模糊,站在妻子的遗像前,和妻子说着“悄悄话”,送她最后一程。孟晶的儿子王天伦则静静地站在灵堂里,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流泪。
前来为孟晶送行的人,除了孟晶生前所在单位——中冶六工渤海分公司的同事外,还有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医务人员,共有百余人。大家在为她送行的同时,也为她的行为感到骄傲。
大家都说:“孟晶走得太早了,但她走得没有遗憾!”
弥留之际捐献身后遗体和角膜
追悼会开始后,天津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必成表示,孟女士在弥留之际,毅然将身后遗体奉献给国家的医疗教育事业,值得大家尊敬。随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办公室主任田欣也向孟晶捐献角膜的行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追悼会上,在场的人员向孟晶三鞠躬,为她送行。追悼会结束后,孟晶的遗体被抬上灵车,送往天津医科大学,她的遗体将为医学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我要考上大学让母亲九泉含笑
孟晶的儿子王天伦今年17岁,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读高三。王天伦哭着说:“妈妈是一个成功的人,她在工作上没出过任何的差错,对我的教育也很成功。妈妈在最后的日子里,总是说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明年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让九泉之下的母亲含笑。”
是单位捐献遗体角膜第一人
前来为孟晶女士送行的中冶六工渤海分公司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晋生说:“孟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人缘也特别好,大家都为孟晶的去世感到难过。我们单位里,孟晶是第一个捐献身后遗体和角膜的员工,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孟晶虽然走了,但是她留给大家的是精神财富。”
她是一位极易相处的大姐姐
孟晶在中冶六工渤海分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多年。在工作中,孟晶十分细心,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在同事中,孟晶的人缘非常好,从来没有和单位的同事吵过架,在同事们的眼中,孟晶是一位非常容易相处的大姐姐。
两年前被确诊患上癌症
孟晶有着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她的丈夫王宏彬也是中冶六工渤海分公司员工,夫妻两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两年前,孟晶的儿子王天伦以612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所有人的眼中,孟晶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也是让人羡慕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孟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前往天津市肿瘤医院就诊,被医生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疾病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她的生命。当她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时,并没有被这个噩耗击倒,而是十分平静地说:“我只希望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
丈夫帮她完成捐献公证
2006年夏天,孟晶的病情加重,她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她想:“自己还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呢?”后来,她在报纸上看到捐献身后遗体和角膜的有关报道后,也有了捐献身后遗体和角膜的想法。
当她把爱人和孩子拉到病床前,把自己的想法对家人说出来以后,她的丈夫和儿子感觉到十分震惊。但是经过认真的考虑,她的丈夫和儿子还是同意了她的决定,在征求了双方父母的意见后,王宏彬帮助妻子领取了各种表格,并协助她完成了公证。
坦然面对死神的到来
2006年9月6日,孟晶女士终于拿到了捐献身后遗体和角膜的公证书,她拿着公证书,十分坦然地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
8月13日中午12时,孟晶女士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