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记者吴宏):11月5—6日,来自欧洲、亚洲15个国家百余名自然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聚集天津,围绕“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奥地利、荷兰、芬兰、挪威、越南、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地区、上海、北京、昆明等国家和地区的27位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演讲。6日下午,会议代表以“环境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自然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博物馆在公共活动中的开展与教育”为题目做了分组讨论。
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与会代表天津自然博物馆董玉琴馆长做了《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报告,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李承森和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杏宝分别做了《自然博物馆与生态城市建设》、《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的作用》的报告,他们就自然博物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位置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阐述,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Lötsch Bernd馆长从“生态城市”在国际上的定义和标准以及具体要求等方面做了报告。
在自然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荷兰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Jelle Reumer馆长讲述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与博物馆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和马斯特里赫特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研究的成果。昆明动物博物馆梁醒财馆长做了《中国发光性生物资源的现状和保护》的研究报告。芬兰自然历史博物馆信息与通讯技术部部长Hanna Koivula介绍了连接市民和政府组织的生物网络信息系统(数据收集管理)。日本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Keiichi Matsuura博士讲解了日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建设与数据库管理。广西自然博物馆王頠馆长做了“海洋生态,陆地生物多样性及国际合作模式”的报告,并介绍了筹建中的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建馆理念。
在博物馆公共活动的开展与教育方面,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István Matskási馆长论述了博物馆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日本琵琶湖博物馆Koichi Nakamura研究员介绍了琵琶湖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教学、培训自然生物教师的经验,韩国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Lim, Jong-Deock馆长/研究员介绍了韩国自然遗产中心讲解员和志愿者的新教育项目。
此外,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黄乘明馆长介绍了筹建中的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建设与动物学教育。越南自然博物馆Pham Van Luc馆长对刚成立一年的越南国家自然博物馆做了介绍,挪威世界遗产岩石艺术中心—阿尔塔博物馆Gerd Jahanne Valen馆长从自然科学、文化及历史科学的整体角度谈了博物馆展览的挑战。
与会代表在生态城市与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共识,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津宣言》。呼吁“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命运,全人类只有一个未来。让我们共同守望和建设人类美好、绿色的生态家园。”全体与会代表在《天津宣言》背板上签名。
天津蓟县八仙山是天津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论坛国际组委会研究决定,命名天津八仙山为“中国•天津八仙山国际生态观测站”,为各国有识之士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