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窃团伙专偷全国各地会展 难忘太原 千里追赃完璧归赵 “刚开始,这三个家伙,软硬不吃,直称冤枉。”万柏林公安分局重案中队徐杰介绍,“拼出护照,铁证放在跟前,这才开始挤牙膏。” 第一轮“挤”过,专案组掌握了三人的身份,“癞疮疤”名叫郑智勇,28岁;同行男子金雄,29岁;孕妇张巧云,28岁,三人均为湖南省祁阳县人。 德国小姐的护照有了下落,其余赃物藏匿何处?这是最让专案组心急火燎的问题。眼看煤炭博览会即将结束,受害人急切表示,他们所丢失的电脑、摄像机等物品,里面保存的资料非常珍贵,有的甚至涉及到商业机密,一旦外泄,后果难以估量。 9月17日下午,专案组开始了第二轮“挤牙膏”,“癞疮疤”吞吞吐吐地交代,赃物到手当天,他们就将电脑、摄像机等打包托运回广州,收货人是他们多年的搭档、湖南同乡唐卫华。也许是良心发现,“癞疮疤”交代完毕,又不放心地加了一句,“他们有多少卖多少,你们要快去。” 9月18日,专案组一行四人飞到广州,在天河区某小区将唐卫华抓获,在对唐宅进行搜查时,民警惊奇地看到,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出租房里,摆满了各种品牌的电脑、相机、摄像机,有的甚至尚未拆包,手机更是琳琅满目。 太原的赃物去了哪里?唐卫华的回答令专案组民警心急如焚,他在机场收到“太原来货”之后,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卖给了下线,多年来,这个盗销团伙各自分工,默契合作,“不该问的,绝不多问;不该说的,绝不多说”。 下线家住何方?姓甚名谁?民警连连追问,唐卫华笑着摇摇头,“这就不是我关心的事,我没有义务知道。” 煤炭博览会已近尾声,来自太原的“督战”电话、短信一个接着一个,四名侦察员压力巨大,继续对唐卫华进行讯问,大学毕业、自诩有“正当职业”的唐卫华在侦察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攻势下,连夜带着侦察员,赶到下线的一位朋友住地,在他的帮助下,唐打通了下线手机,他告诉对方,“这次非同小可,人家追到广州了。” 赃物最终被一一追回,唐卫华也因涉嫌犯罪被押解回太原,在“大后方”焦急等候消息的人们一片欢呼。 “专门在大型展会上盗窃,这种犯罪形式在山西还是第一次。”万柏林公安分局副局长李祖英说。 煤炭博览会失窃案发生之后,大会保卫部及时调整安保方案,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犯罪分子给我们上了一课,这种大型会展,细微之处更见功夫。” 落网太原 “飞的”赶场行窃全国 侦查在继续,随着落网大盗一次又一次的“挤牙膏”,一个专吃“会展饭”的盗窃团伙逐渐现出原形。 据他们交代,为了及时掌握全国各地举办大型会展的消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就是上网、浏览各地报纸。随着“会展经济”的日渐火热,他们的业务量猛增,不得不动辄打“飞的”,穿梭在各大城市。 仅以2007年9月为例,9月1日、2日,在长春“参加”东北贸易洽谈会;9月14日,降落在济南,那里正在举办汽车展销会;次日,飞至太原,煤炭博览会召开在即。团伙成员还向专案组透露,按照计划,太原之行结束后,他们即将赶往山东潍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每次出动,团伙成员总要召开“专题会议”,仔细研究所到城市的风土人情、治安交通。入住宾馆后,闭门不出,“养精蓄锐”,绝不允许“违法乱纪”(嫖赌)。到现场后,一切行动看眼神,一人上前咨询掩护,一人下手,一人转移。受某部电影启发,他们特意将孕妇张巧云发展为成员,“看见她挺着个大肚子,人们照顾还来不及呢,哪会怀疑呢?” 赃物不过夜,是他们“秉承”多年的“盗训”,一旦到手,连夜托运,专人接货。会展结束,团伙成员“班师回朝”,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直接下手的,提成最高可达40%,外围放风的,酬劳最低,10%。 案发前,郑智勇、金雄一伙长期住在广州天河区某小区,警方在搜查其住宅时发现,家里有他们盗得的各式电脑20台、数码相机9台、手机30多部。据郑、金交待,这些赃物是在济南、上海、兰州等地的会展上偷来的,其他会展上盗得的财物,已全部销给了下线。唐卫华告诉侦察员,郑、金团伙提供的各种二手货,由于“物美价廉”,颇受当地“二道贩子”的欢迎,但他们从不关心货从何来,“有销路就行,何必多管闲事?” 11月10日,记者在万柏林看守所见到了这个盗窃团伙的主要成员,说起自己的大盗生涯,郑智勇、金雄感叹说,“外表风光,其实不是人干的”。没“活”时,闲得发慌,整日翻看报纸;有了“活”,又累得半死,飞来飞去,常常一觉醒来,不知身在何处。9月16日,他们在煤炭博览会上得手后,曾激烈争论是否“急流勇退”,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偷了也是白偷”,便决定“再玩一把”。 “跑遍全国,没想到在太原翻了船。”郑智勇一边说,一边盯着别人遗落在审讯桌上的一包烟。记者转身离去的瞬间,郑智勇飞快地伸出两个指头,将剩余的烟攥在手掌,再看烟盒,已空空如也。 本报记者郭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