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顺势而“变”
作为天津市的职业教育示范区,塘沽区在现有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上,为自身职业教育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从职业院校扩建到规划每个职业院校的重点发展方向,从转变职业教育师资管理方式到筹划校企合作股份制办学,从落实教育专业与社会对接到为院校学生获得准入证书创造条件,这些都是塘沽教育部门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而做出的工作。随着时机的成熟,塘沽教育部门将甄选出最适合区域发展的方案,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水平。
侧重专业各有不同
针对滨海新区产业的多元化,对人才需求多样性、专业性的特点,今后,塘沽区将对全区的中等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和师资调整,根据各校自身条件和特点,侧重发展优势专业的建设,形成每个院校均有各自的拳头产品、品牌专业、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塘沽一职专在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以汽车、物流、金融、旅游服务等专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类专业;塘沽中专在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以电子、机械、自动化控制等专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类专业;筹建第三所示范性中职学校,以天津航道局职工中专现有专业为基础,重点建设以轮机、驾驶、船员技能、海上石油作业等专业为代表的海洋航运类专业,为航道局、中海油油服公司、海洋工程公司等驻塘单位提供就业和培训的配套服务。
在塘沽一职专、塘沽中专、滨海职业学院三所院校内分别建设一个实训基地。到2008年,建成集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旅游服务、电子信息、机电、财会等专业于一体的塘沽一职专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天津市中职业教育的龙头。到2008年,塘沽中专实训基地建成,以电子、电工为主,成为天津市专业一流的基地。滨海职业学院以实训基地为重点的二期工程建设也将全面加速,在滨海职业学院二期投入使用后,将着重于拓宽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以滨海新区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特色专业,引领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改革深化
滨海新区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不仅对更加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出了“呼唤”,也对职业教育自身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塘沽区教育部门将在发展好已有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的同时,根据区域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作出相应的专业调整。并且,聘请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专家,为塘沽区有针对性的设计专业和课程,制定出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区本、校本课程。
职业培训方面,将实施终身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的区域教育网络,形成满足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各种教育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10年,塘沽区全区年完成培训任务15万人次。建立1所社区学院,并在每个街镇建立1个社区学校,满足各类人群的培训需求。
师资状况是职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今后,塘沽区在师资管理上实行聘用制,严格“双师型”要求,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吸纳社会中的能工巧匠、专业领域名人、企业的技术骨干以专、兼职的形式加入职业教育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到2010年,塘沽区全区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0%以上。
不仅如此,今后的塘沽区职业教育将严格劳动的准入制度,为职业院校学生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国际间的交往,进行国际间的职业教育合作,更多地走向国际化。
筹划校企合作办学
随着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位于塘沽区的天津航道局、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海洋石油服务公司、渤海石油等企业对航海人员、港口疏浚与施工人员、海上平台作业人员,以及电工、钳工等技术型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在这些人才的需求上,每年用工缺口在1000人以上。并且,在岗职工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而目前,塘沽区的几所高职学院、职业中专在这些专业方面几乎是空白。即使在全国,能够承担航海类培训的学校也寥寥无几,且师资紧缺,据统计,整个华北地区的专业教师也不超过100名。因此,在滨海新区、在塘沽区的企业对建立相应培训基地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此,塘沽区教育局将开始与企业办学的合作之路。目前,与企业合作办学已经有三个方案作为备选。结合滨海职业学院的扩建和塘沽一职专的新建工程,将天津航道局的业务分配给这两所院校;由教育局与航道局合作办学,双方共同出资,为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海洋石油服务公司、渤海石油公司等企业及社会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或为配合塘沽区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天津市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的试验任务,由教育局与天津航道局、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海洋石油服务公司、渤海石油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学和实训场地,成为滨海新区支柱产业配套的综合性大型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中心和华北地区最大、全国领先的海洋航运培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