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岁电影《集结号》自12月20日上映以来,截至12月24日,票房已达7000万元。
《新闻联播》截图
12月20日,冯小刚战争大片《集结号》上映,第二天在央视播出的《新闻联播》中,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关于这部商业大片的报道。上映7天,《集结号》全国票房已轻松过亿。
关于《集结号》该不该上《新闻联播》的争论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大多数观众剑指《集结号》,认为它“不够资格”,配不上《新闻联播》。笔者就有疑问了,究竟什么才配得上《新闻联播》?这条“资格线”又该怎么划?《集结号》为什么就不能上《新闻联播》?
在这里,笔者绝没有吹捧该电影之意,而仅就《新闻联播》的节目内容谈。《新闻联播》播出什么内容从来就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只是作为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宣传渠道,以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和政经新闻为主。而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观众对这档栏目的“惯性理解”:政治性太强。而这个月,《新闻联播》终于有所突破,更换主播,调整节目内容,观众反而极度不适应了。
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联播》30年来好久没像这个月如此受人关注,尽管它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享有最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首先是月初的“变脸”事件,更换了四位新主播,令人耳目一新,对于这种改变,早已审美疲劳的观众一片叫好;其次是央视19日上午发布的“200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这项调查显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栏目是《新闻联播》,开始有人质疑央视调查的公正性,怀疑是“王婆卖瓜”;最后就是这次《集结号》事件了,引起了观众的大争论,大多数观众认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怎能为商业电影做宣传,更有甚者,逼问央视,《集结号》究竟给了多少宣传费?
观众能接受主播的更换,怎么就不能接受新闻内容的小小突破?大家早就期待《新闻联播》能有所变化,现在真变了,怎么就适应不了了呢?
《新闻联播》每一个微小的变动,相信都经过了很多电视人的慎重考虑,因为《新闻联播》不是普通节目,它在中国电视节目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每晚黄金时间播出,全国各卫视转播,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就是在这种位置上,它才应该不断创新,加入一些活泼、新鲜、民生的元素。笔者希望观众不要急着“拍砖”,相信这只是一时的不适应,冷静下来,这可是《新闻联播》的突破,中国电视节目的进步,您没发现现在的《新闻联播》更好看了,没瞧见《新闻联播》收视率噌噌上升吗!(文/周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