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正文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天津“专精特新”专板正式上线
· 突发 | 伊朗等多国传出爆炸声
· 过渡期截至2027年4月30日 “老年代步车”将“退场”
· 都市报道60分 (2024-04-18)
· “津味食光 —— 天津首届早点文化旅游节”4月26日在水上公园启幕 为期10天来这里,“打卡”津味儿早点盛宴
· 美官员称以色列袭击伊朗境内 伊朗称核设施“完全安全”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团来津考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共同谱写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新篇章
· 【津云镜头】老厂院华丽变身竞技场
· 国家会展中心本周末举办音乐节 这些时段 交通有变化!
· 2024年书香天津·全民阅读18日启动
 

西方为何误读中国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4-17 23:35
 
 

 

  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很难理解一个快速变化的中国形象

  在西方媒体中,现在有关中国的新闻天天都有,很明显西方的中国热已经成了一个常规动作。不过,在西方媒体对中国从零星报道向主动策划的全方位深入报道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误读”:这其中既有像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教授抛出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之类的别有用心,也有像美国《华盛顿时报》炒作“中国潜艇威胁”这类的添油加醋,还有“中国环境污染危害全球”等过分担忧。对此,有分析认为,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中,除了一部分是故意制造“中国威胁论”外,还有其他原因:中国变化太快了,呈现给西方的形象也十分复杂,中国媒体在树立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经验也比较缺乏。要消除这些误读,仅仅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能还不够,中国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

  对中国了解不足是西方人误读中国的重要原因。图为今年3月,美国参议员舒默与格雷厄姆在访华的记者招待会上。

  西方误读中国涉及方方面面

  如果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许多误解,是源于冷战环境中,西方对东方自然的敌意、中国的封闭以及双方的隔阂的话,那么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在国际上地位和责任的不断上升,以及中外交流的加强与拓展,那种明显违背事实的污蔑很少看到了,但西方对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有意无意的误读并没有完全消失。

  现在,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外交以及中国环境和能源对世界的影响三方面。不久前,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纳瓦罗就写了一本《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的书,称“中国现在正在展开大胆的行动寻求全球经济霸权”,因此世界上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强势带来的不平衡感到“恐惧”,中美也因此会对抗。当然,这样的“胡说八道”甚至连英国的《金融时报》也看不过眼,称这种观点“匪夷所思”。

  近来中国与非洲首脑峰会也让西方“特别感兴趣”。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就说:“中国今天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在非洲做的。”他的这个评价似乎给西方媒体报道中非关系时定了一个调,几乎每篇文章都称中国盯上了非洲的石油、矿石等。《华盛顿时报》上刊登的“中国在西半球的动向”中称,“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的交往都是出于一种目的:带着狭隘的商业利益动力追求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话题完全是欧美媒体自创的错误命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如此说是因为美国正在非洲四处找油,因此中国被认为试图“横刀夺爱”。《今日美国报》文章则认为,这是西方害怕非洲国家感觉“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模式似乎比欧美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更可取”。

  在欧美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似乎最有“论据”的就是对中国环境的担心。“污染威胁论”已经成为继“粮食威胁论”、“输出威胁论”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论点。西方很多大媒体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不断给予超乎寻常的关注。《纽约时报》提到中国的环境问题,最常用的口气是:“在中国,地下的燃煤正毫无节制地燃烧,大量二氧化碳排入空气中,更加重了世界的温室效应等问题”,并且拿出卫星拍摄到的亚洲乌云的运动路线图,来说明中国应该对世界气候的变化负责任。美联社的一篇题为“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将催生通货膨胀”的评论更有“深度”,文章称,如果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可能抬高生产成本,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这种矛盾的说法让中国政府不治理污染不好,治理也不好。但西方媒体为何看不到中国治理环境的努力呢?

  另外,欧洲网上媒体Cafebabel在题为“中国的生态遗产”的文章中说,由于中国的环保立法不完善,发达国家就将中国选为其处理垃圾的场所。据英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该国超过1/3的纸质与塑料垃圾都被运到了中国,另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这些西方垃圾所产生的后果为何无人关注?

  中国为何被屡屡误读?

  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发表一篇题为《谁在恐惧中国?》的报道,刊登了长达5页的封面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被误读的问题。文章说,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很难理解一个快速变化的中国形象。过去30年里,中国变化得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要快。经济增长使数亿人摆脱贫困,并重塑了国家的文化和政治环境。新一代的中国人乐观、勤奋、现实,他们筹划着一个自己孩提时代无法想像的未来。与此同时,中国在尖端科技上的雄心和创新与腐败现象,使得中国难以向外界投射一个始终如一的形象。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家中,别说西方人,有时就连中国人自己都难以避免对正在发生的事产生误读。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独特文化、特殊国情的国家而言,旁观者未必清。”在分析西方为何误读中国时,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舒勒尔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由来已久。西方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个中国形象,但这形象更多反映的是持有这一形象的人,实际上跟现实中的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卢宜宜博士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对于中国一些陈旧僵化的模式早已深深地注入到大脑当中,而且无人向这些固有的东西挑战。另外,东西方人思考方式存在区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一现象反应不同,就像有人看到半瓶水,但有人看到的是半个空瓶子。

  媒体是西方对中国误读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国际舆论的主导权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而中国媒体还没有掌握向世界正确传播中国形象的方法。西方媒体看似各自为政,但他们在影响和控制全球事务包括对中国议题的话语权时,却是配合默契。

  西方的媒体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出于竞争和为了迎合读者,他们更多报道“坏消息”和离奇古怪的东西,即所谓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更关注负面的东西也就不奇怪了。实际上,如果认真地比较一下,即使是从国际报道来看,欧洲媒体批评美国的文章比例并不比批评中国的少多少。

  还有一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缺乏了解。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韬光养晦”战略一直存在着误读,将其翻译和理解成“隐藏能力,等待时机”。中国这一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战略,被理解成了充满杀机的阴险战略,最主要就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霸王别姬》甚至被翻译成“再见了,我的小老婆”。

  当然,也有一些“误读”是别有用心的。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美民主党众议员拉尔森时,问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不发展了美国才认为中国威胁不存在了?”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美国最希望看到一个与美国‘真诚合作’的中国,比如在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保护、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上,在这些方面中国做得还不够。另外,中国应该更透明,特别是在军费问题上。”很明显,他的言外之意是,只要中国听美国的话,中国就不会威胁美国了。他的观点在西方政客和媒体专家中颇具代表性。《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西方也存在“正常解读”

  实际上,西方并不缺少对中国“正常的解读”。同样是“非洲问题”,德国《经济》周刊就评论,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不以强权和帝国主义优等民族的面貌出现,而把自己看作南南合作的伙伴。他们以互利方式融入世界贸易,使自主的非洲跟上全球化富裕起来的步伐。尽管许多美国政客表示应对中国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但曾数十次到过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却反驳这一论点。曾因中国汇率问题而提议向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议案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与共和党参议员林德塞·格雷厄姆在访问了中国后也决定放弃议案。

  德国舒勒尔教授说,这样的声音还是太小。很多西方民众沉浸于一片对中国的误读声中。再加上中国目前是国际秩序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中国变化得太快,他们的朋友和他们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失业或遇到其他问题,让他们对“不断强大的中国”产生恐惧感。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卢宜宜博士表示,这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有关,同时也涉及偏见。当一种不完整、不确切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一旦成为主流,正确的看法和真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谬误战胜。

  中国如何才能避免被误读

  要消除这些误读,舒勒尔教授认为,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名言无济于事。中国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以前,周恩来用微笑征服世界。现在,中国需要通过外交向世界有效地传达自己的理念、价值,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仿照德国开设歌德学院的做法,通过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来向世界解释中国是一个好主意,但学院不应过多教授旧时的圣贤思想,而应多介绍中国新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创新。

  一些中国学者曾认为,“如果我们变得强大,我们就会被人喜欢”。这种看法过分简单。没有信任的力量只会带来危险。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国家形象未必彼此相随。强大而到处遭人憎恶的美国就是例证。美国的《新闻周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可以做些什么?他们如何使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不用遭遇将中国与苏联或德意志帝国作简单而危险的类比之累?

  另外,一些分析认为,中国的媒体宣传和说教味较强的报道,容易引起西方人的反感。例如,《新闻周刊》就评论说,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当初开设的初衷在于向世界投射更“准确”的中国观。但它有不少老一套的宣传节目,不能反映这个国家新的活力。许多专家强调,不仅西方要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中国更需要学习如何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交流,让自己的真实意图被正确理解。卢宜宜博士说:“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是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对于一个外国听众来说可能产生其他含义的东西。因此要避免空洞僵化的文风,也不要一味追求口头上的胜利,多采用有实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许多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不约而同提到2008年奥运会,称这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德国舒勒尔教授认为,中国更应展示“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契机,一个向世界展示现代、进步的中国的机会。“谈论‘新中国’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立即使听众挑战他们对于中国长久以来的观念”。

  专家们认为,要想实现不被误读的目标,中国需要做的和西方一样多。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布朗博士表示,西方对于了解中国的兴趣,和中国希望了解西方的兴趣一样多。如果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就必须全面允许人们对她不同看法的存在,再进行了解和积极应对。“这一点在未来十年至关重要”。(●驻美国、英国、德国特约记者尚未迟寇维维青 木●特约记者谭竹洁)(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

北方网声明:本版文章内容属转载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稿源 中国网
[390635]网友:DADA ip地址:[222.222.34.*] 于2008-04-18 11:00 发表评论:

  挺不错的,中国GOGO


[390634]网友:DADA ip地址:[222.222.34.*] 于2008-04-18 11:00 发表评论:

  挺不错的,中国GOGO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2 条,查看全部 昵称: 输入答案: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热点评论 ·体育频道
疑似蔡依林杨丞琳等女星 “不雅照”曝光(组图)
公交车“空调费” 为何不随季节调整?
艳照门后广告内地重生 阿娇展现天真笑容(组图)
重庆一高三女生在校莫名自缢身亡(图)
视频:天津临时站出租车违规运营歪风该刹
西部收官拒绝悬念 小牛强硬火箭成最大赢家
评:火箭展翅高飞 愿季后赛阿德尔曼打破魔咒
王霄伤情确诊幸无大碍 回忆遭黑脚仍心有余悸
超级大乐透08043期开奖:二等1注231万 奖池过亿元
国足祸不单行折大将 王霄受伤初步诊断韧带撕裂
·财经频道 ·娱乐频道
频频叫板“劳动法” 张茵们的底气是什么?
张道达:老法师看盘 金融地产风向标(4月17日)
遭“抵制”家乐福顾客人数减少 付款不再排队
部分预约4月18日披露年报、季报上市公司一览
视频:今日股市观察 投资者要做好准备(17日)
阿Sa首谈艳照门 揭秘阿娇为何说“很傻很天真”
《功夫之王》之尚雯婕:花红千树 不及“尚”鲜
《天天新艺》资讯:《功夫之王》全球首映发布会
《天天新艺》资讯: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
专访刘亦菲:一部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电影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