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津门女性幸福感强
天津女性幸福感指数居全国前列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与本报举办的“天津市民幸福感调查”中,3150多名参与调查的女性同时在“生活质量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婚姻幸福感”三项指标中选择了“强”或者“满意”。她们表示:“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在就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投入的加大,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会各界对妇女权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津门妇女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感觉越来越幸福。”
天津市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新闻处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如今,津门女性的幸福感指数已位居全国前列。最近五年,本市女性从业人员已占全市总量的40.3%,就业收入明显增加;女性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女生人数占51.2%;在读硕士达到51.7%,都超过了男性;妇女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家庭领域发挥女性独特的作用,尊老爱幼、文明持家,全市5年来共涌现出各类文明家庭13万户。
“手拉手”助妇女就业创业
天津市实施系列政策有力推动妇女就业
本市女性从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点
今天上午,记者从天津市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新闻处获悉,市妇联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就业。截至目前,本市女性从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点,为24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40.3%。女性登记失业人员比例低于男性1个百分点,就业指标居于全国前列。
据悉,市妇联根据妇女发展需求,搭建符合妇女特点的资金牵手、项目牵手、科技牵手服务平台。通过妇女小额信贷与创业女性牵手、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牵手,帮助一批具有创业潜质、立志发展的女性自主创业;通过农业项目与女带头人牵手,扶持一批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示范基地;通过科技人员与女能手牵手,培养一批具有科学致富能力的新型女农民。
目前,市妇联正在积极推进“十行百杰、璀璨津门”品牌活动,在更多行业宣传树立妇女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巾帼文明岗”创建领域,由窗口服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延伸,向进城务工的新市民群体延伸;继续扩大实施“百千万工程”,树立百个巾帼示范村、千个科技示范基地、万名女带头人,用优秀女性干事创业的成功典范,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妇女就业创业,今后五年内为妇女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发放贷款1亿元。同时,做大做强妇女创业中心、小额信贷、家庭服务公司、手工编织业协会等实体,助推妇女就业创业。
服务妇女,一家园一特色
天津市“半边天家园”五年内城乡全覆盖
服务范围广泛满足发展需求
今天上午,记者从天津市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新闻处获悉,作为服务基层妇女的重要基地,已在本市34个街区建立的“半边天家园”将在今后五年内实现本市城乡全覆盖。
据统计,从2001年起,本市“半边天家园”已妥善处理了1.2万余件各类妇女维权问题。举办母亲学堂、婚姻学校、普法讲堂等各类讲座1200多期,听课人数约5万人次。组织各类大型文体宣传活动近100场次,受益群众逾10万人。下一阶段,本市将按照“一家园一特色”的建设理念,不断丰富服务范围,涵盖妇女维权、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等各个领域,满足不同妇女群众的发展需求,令更多妇女受益。
同时,市妇联还将继续做好“阳光关爱”等特色服务品牌,发挥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服务救助功能,深入开展爱心助学、健康援助、单亲救助等阳光系列公益活动,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打造文化教育服务品牌,发挥妇女活动中心、渤海儿童世界等地的功能优势,满足不同妇女儿童群体的文化需求。
健全权益保障机制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妇女维权网织密织牢
今天上午,记者从天津市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新闻处了解到,今后五年,市妇联将进一步加强妇女权益保障,通过建立四级信访网络、千名信息员队伍等措施,更好地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重点,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据悉,市妇联将加大源头维权力度,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高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并推动涉及妇女权益的政策制定,不断优化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切实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妇女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认真做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使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自身素质不断提升。
同时,健全完善妇女利益协调机制,重点推动女农民工权益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农村失地妇女权益维护等问题的解决;加强四级信访网络、维权监督网络和千名信息员队伍建设,准确把握和及时反映妇女意愿;完善妇女矛盾调解机制,坚持妇联干部担任人民调解员、陪审员制度,广泛实施心理疏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健全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