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者按:新春伊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市“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推进生态强区建设的目标,加快建设南港工业园、中华民营经济园和官港生态游乐园。我们特此开设“科学发展有为跨越建设生态经济强区——部门负责人谈加快发展”栏目,着力展示各部门各单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改善民计民生的具体措施;着力展示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化解危机的招法,盯死一季度,抓好上半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确保经贸经济健康发展
——访大港区经贸委主任徐延琥
“2009年大港区经贸委积极应对挑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膨胀工业总量,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着力推进制度、技术、管理创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实施赶超战略,巩固提高城市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紧培育一批重点骨干行业和龙头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和节约型企业建设,加快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商贸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开创经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春节过后,大港区经贸委主任徐延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经贸委积极应对挑战,“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具体思路。
谈到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徐延琥充满信心地说,今年经贸系统增加值将实现60亿元,同比增长15%;城市集体经济上缴区留成税金实现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1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5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出口额实现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八项:一是抓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抓好剥离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实现企业良性发展;支持鹏翎胶管等7个拟上市企业,力争实现上市融资;完善星河等集团化公司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抓载体建设,构筑发展优势平台。积极支持南港工业区和中华民营经济园区建设,为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条件,支持大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石化园区完善功能,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加强研究政策,积极推进各镇街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工业承载能力;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市重点支持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匹配资金和相关政策。三是抓结构优化,提高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加大扶优扶强力度,积极鼓励鹏翎胶管、顺达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天成化工公司、科迈化工公司、科林自行车等调整产品结构,引导“鹏翎胶管”、“科林赛克”、“亚东化工”等品牌知名度在全国范围提升。四是抓环境改善,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强政策支持、融资担保和科技引进工作,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互动机制,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五是抓扶优培强,推动外贸工作再上新台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结构、出口区域和贸易方式调整,培育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引导外贸企业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境外品牌注册;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设立营销、研发中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六是抓商贸带动,全面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导迎宾超市、滨城购物商贸有限公司等大型商业企业发展多元投资,逐步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实施城乡两个“三进”工程,改善消费环境;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储、保障供应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粮油市场稳定有序发展。七是抓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八是抓服务、深入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成立“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各类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运行情况,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为区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访大港区科委主任阚永才
谈到2009年科技工作时,区科委主任阚永才说,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争取和实施科技项目为重点,以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年内申报国家、天津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上,实施区级科技项目30项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工作,年专利申请量300件以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1.5亿元。加大对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冬枣、畜牧、水产等重点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助推农业科技发展。巩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果,积极做好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力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复检工作。
具体措施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建设生态大港的工作思路,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实施产学研工程,建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区六大产业依靠科技提升水平。年内组织实施8项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进计划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建立健全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规范提升冬枣、畜牧基地建设水平,继续推进扩展海水设施化养殖规模和品种。以科技项目为主线,采取多种服务形式,全力推进重点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为盐生植物园区建设提供技术保证;强化科技管理,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紧密结合科技整体工作,关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以专利工作为着力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以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为载体,把大港区建设成为资源集约,生态良好,产业良性循环,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同步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