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不少市民向本报举报一些“黑”诊所,记者连续多日对这些涉嫌非法行医的诊所进行暗访——“黑”诊所亟须取缔
连续多日,记者就读者向本报提供的一些涉嫌非法行医的“诊所”进行了暗访,发现这些“诊所”的环境卫生条件差,而且里面的“大夫”几乎全没有行医资格,但是由于这些诊所的价格便宜,还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来津人员和个别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前来看病。一些被访市民表示,有关部门应对本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涉嫌非法行医人员及无证照的诊所加大查处力度,以免这些“江湖大夫”再害人。
简易房“诊所”生意挺“火”
昨天下午,记者在河西区紫金山路与珠江道交口处的卫津河岸边自发市场内发现一间平房,房门口右侧立着一个画着“红十字”并写有“诊所”的破牌子。记者从门外看到屋内放着不少药品。一个十六七岁的男青年正在屋里输液,而装有液体的塑料袋直接被挂在屋内一根生满铁锈的柱子上。
这时,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走进来,向屋内一名女子说自己来打针,这名女子连手也不洗,立即拿起针管吸进药水,就开始为该男子进行肌肉注射。在隔壁的一间屋子里,记者还发现有三四名患者正在输液,其中还有一名五六岁的男孩。记者并未在该诊所的两间屋子内看到任何从医许可证明。据附近一名卖小商品的摊主介绍,由于该“诊所”的药品比正规医院便宜不少,因此经常有附近工地的农民工来看病。他还向记者透露,“‘诊所’的女‘大夫’原来曾学过护理,但并不是正规大学学出来的医生。”
家庭“诊所”处方药随便开
近日,有读者反映大港区育秀街春港花园36号楼一楼有一个涉嫌非法行医的“诊所”,一名姓张的女“大夫”自称是港西街沙井子卫生院退休人员,现在在自己家开诊所方便附近居民看病。记者发现在她的桌子下面和药品柜旁全是成箱的药品,在办公桌后面的柜子里放满了只有正规医院大夫才能开的处方药以及输液用的液体药品。
记者以帮朋友为名咨询此处能否治疗“见不得人”的病时,她明确表示,所有消炎的处方药她这里全能开。当记者问她使用青霉素这样的液体是否会对过敏患者有危险时,她说,她的诊所从不用青霉素的液体,一般给病人用红霉素,这样危险小。她还表示,她的诊所只能提供手写的收据,但收据上也没有收讫章。记者提出要离开时,她一再称自己的医术高明,并表示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她的诊所,经常来看病,而且来此看病的病人全都不要任何收费凭证。(奖陈先生、郝女士信息费各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