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简要内容:不久前,中组部会同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的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和哈电集团总经理邹磊一年试用期满,经组织考察后按期转正。当41岁的刘烈宏2009年年初上任时,正逢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集团公司年初收入和利润一度同比下降近50%。 |
“中国电子、哈电集团的公开招聘工作之所以成功,关键就在于选来的总经理能力强、素质高、工作适应得快、企业上下服气。”中组部干部五局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招聘程序科学、考题出得好、考察看得准。”
“公开招聘的考题出得很见水平,充分体现了‘干什么、考什么’。”刘烈宏现在回想,当时考卷中案例题中的“某集团”指的正是中国电子集团,对于集团公司存在的问题,看考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考的是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
哈电集团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也表示,在总经理职位面试中,他通过视频参与了全过程,“这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对企业主要领导任用的参与权、选择权,企业职工非常欢迎这种民主、开放的做法。”
“连集团总经理这样的中管干部都能全球招聘,我们这样贴近市场一线的公司就更没有理由对公开招聘瞻前顾后了。”中电系统公司、圣非凡电子公司总经理吴浩江表示,今年他们公司要大面积推开公开招聘,“选人用人机制一活,全盘皆活。”
事实上,不止中管央企正职岗位,自2003年以来,中组部、国资委已经连续6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共81家中央企业提供了102个高级经营管理者职位,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7462人报名参与竞争,经过资格审查,1952人获得竞争资格,通过考试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环节层层遴选,最终有95人脱颖而出,走上了相关领导岗位。
中组部干部五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借此次公开招聘“东风”,进一步加大公开招聘的力度,继续完善公开招聘的方式,比如:加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在面试中的评分权重;在公示阶段增加对入围者的过往能力和业绩的介绍;采取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的同时,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也可以采取企业内部竞聘、同行业内招聘等多种竞争性选拔方式等,使公开招聘形成常态机制。
[首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