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厉以宁委员。一是关于就业,“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请问您觉得这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吗?二是关于物价,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形势,稳定物价您认为还应该采取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2011-03-06 10:44:51]
[厉以宁]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回答。首先谈就业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主要不是看它的速度,而是要看它的质量。7%也不是低增长率,但是对就业问题,在中国当前主要依靠结构调整,首先是产业结构要调整,因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了,我们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就业。在民营经济方面要加大发展,因为能够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是民营经济。另外,要大力鼓励创业,发展微型企业。 [2011-03-06 10:47:55]
[厉以宁]我最近到重庆调研,在重庆出台了一个政策,“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什么是微型企业呢?一是包括业主本人在内,工作人员不超过20人的就是微型企业;二是创业时的资本不超过10万元。这个微型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给他的优惠政策,什么优惠呢?减免税,帮你得到贷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包括担保等等。三是职工的培训由政府承担。四是加快注册登记手续,加快银行开户手续,这就掀起了全民的创业热。经过调查,这项政策适合于大学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残疾人和库区移民。重庆在短短几个月内开户1万多户,增加就业10万人。从这条路子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重视结构调整,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011-03-06 10:48:14]
[厉以宁]关于物价问题,2010年开始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要素成本上升的因素,还有国际物价上涨的因素。为什么人民银行几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呢?为什么提高利率呢?就是让后面的流通量回归到正常的水平。而且可以根据后面流通量的情况采取措施,但是这个措施是有力的。这次上升中,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占了主要地位,而农产品价格上升原因有很多,有气候原因,有销售地点和生产地点距离过长的问题,中间的成本就大了,也不排除有人为的炒作因素,所以政府出台了这些措施,要怎么来避免囤积居奇、人为炒作。人为采取的这些措施对抑制通货膨胀是得力的,是有效的。你刚才问的问题当中,估计今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温总理的报告里面,希望物价上涨率在4%。但是我们要讲有两个重要因素是我们控制不了的。第一个因素,石油价格,国际上上涨怎么办?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因为我们是个进口大量石油的国家;第二个因素,气候变化如何。今年国际国内对农业产量有多大影响我们控制不了。我作为经济学的研究者只能这么回答,撇开国际上的因素不谈,从我们国内来讲,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可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011-03-06 10:50:31]
[新华社记者]我想问一下陈委员,您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今年的旱情对于粮食安全和粮价的稳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农民增收方面会有哪些举措?会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谢谢。 [2011-03-06 10:51:35]
[陈锡文]关于旱情对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的影响,我想讲这样三句话:第一句,一段时间以来的旱情对中国粮食生产一定会有影响;第二句,这种影响不是太大;第三句,经过努力,当然我们也希望气候能好转。这种情况下这些不利因素有可能被克服甚至消除。之所以这样讲,第一,我们现在发生的旱情所影响的粮食作物的比重有限。大家都知道,现在长在地里的粮食是冬小麦,就是今年6月份的夏粮。正常年景下,每年我们播种的冬小麦是3.4亿万亩,而我们全年播种的粮食面积是16.5亿亩,所以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播种面积不足20%。夏粮的产量正常年景下大约是2400亿斤,我们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0916亿斤。所以冬小麦的比重,仅仅占全年粮食总产量比重的22%左右。所以我说它占的比重不大。 [2011-03-06 10:53:18]
[陈锡文]第二,受灾是局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八个省,分别是河北省、山西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和甘肃省。这八个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这八个省的播种面积超过2.7亿亩,大约占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的80%。但是在这八个省中,大家在春节之后,2月8号到9号,那时候受旱最严重,大概受旱面积1.1亿亩。也就是说,占全国冬小麦总面积的3/1。这两个数字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第一,冬小麦总产量不到全年总产量的4/1,而这次受旱面积又不到冬小麦播种面积的1/3,这两个数字一乘就是1/12。但实际上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高度重视,国务院在春节前后连续两次召开常务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为这次抗旱,对这八个省拨付了129亿元,已经到位。所以,经过20多天的抗旱之后,再加上这中间有三次雨水的降临,也帮了大忙。到我们政协会议召开之前的3月2日,这八个省的受旱面积已经减少到了2800万亩左右。也就是说,春节以后的受旱面积的75%已经缓解了。我们想下一步继续加大抗旱力度,如果气候再变化的话,因为已经到了春天,谷雨、清明,都可能有新的降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把这种影响降低甚至消除掉。 [2011-03-06 10:59:31]
[陈锡文]刚才说到粮价的问题,目前全球的粮价已经突破了2008年最高点,谷物交易市场的主要粮食品种,比如小麦、大米等等,几乎和去年同比翻了一番。国内的粮食生产和市场供给始终比较稳定,所以价格上涨也有限。刚才厉老师讲了,去年的3.3个百分点的CPI上涨中,大概农业、农产品、食品上涨7%左右,其中粮食上涨大约是18%。到目前为止,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不到20%,和全球涨了100%的情况相比,应该说不到它的1/5。昨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一定会采取多种措施,尤其是发展设计、改善流通、加强对价格的监管,以及保证对低收入者的物价补贴。 [2011-03-06 11:02:41]
[陈锡文]通过这一措施,我相信中国的粮价会基本保持稳定。当然由于成本的上升、气候的因素等等,徐徐上涨的情况不排除,而且我作为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来看,粮价多少涨一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好处的。 [2011-03-06 11:03:06]
[陈锡文]关于第二个问题,你讲到“十二五”期间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刚才德水委员也讲到,中国真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收入在“十一五”期间增长的状况是相当好的。去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919元,这是一个历史最高值。去年一年增加了766元,也是一个历史最高值。但是和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去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9109元,他们之间的差距是1:3.228。我为什么说“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状况是好的呢?因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实使农民增收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回想到“十五”期末,也就是“十一五”之前,在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那一年的差距是1:3.224,也就是说五年之前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4,五年之后这个差距为1:3.228,可以说基本没有扩大。再回顾往前看,实际上从“九五”开始一直到“十五”,这20年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从“七五”提出的1:1.86扩大到了“十五”期末的1:3.224,但“十一五”基本没有扩大。 [2011-03-06 11:05:06]
[陈锡文]这说明这些年来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是有效的,比如减轻农民负担,免收税收,比如增加对农业的补贴,比如制定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比如大力培训农民工的专业职业技能,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的各项权利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昨天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讲到了。而且我相信“十二五”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所以也可能“十二五”期间农民的收入增长会出现一个拐点,就是从扩大到停止扩大,到城乡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2011-03-06 1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