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旦大学日本留学生会自发组织募捐活动,帮助那些受地震影响的日本学生。 中国网民就日本地震表示同情和慰问
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灾难受到全球关注。在一水之隔的中国,许多民众也通过互联网密切关注着灾情和救援情况,向危难中的日本民众表示真挚的同情和慰问。
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相关新闻占据了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在新浪“新华视点”的微博上,几分钟时间内,地震发生的消息就被转发近500次,评论近百条,网民纷纷对灾难中的逝者表示哀悼,为生者祈祷平安。
网民“单秋2010”说:“远方的人,衷心为日本祈祷,祈祷灾难远离,祈祷人们家园安宁”。网民“菜太的方大同”说:“默默祈求上苍,保佑你们平平安安。”
随后每一条关于灾情和救援情况的消息都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网民“精彩的一生”说:“灾难面前,生命是多么脆弱,向这些逝去的生命致哀。”网民“Wfannia”鼓励“日本人民要坚强啊”。在得知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时,网民“平假名”说:“祈祷日本核能电厂抢救行动顺利。”网民“高晶”还发布了一些预防核辐射的方法。
中国民间掀起为日本捐款潮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引发的灾难让世界震惊。中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除了在政府层面上对日本表达了关切并提供援助以外,民间也掀起了援助日本的浪潮:大批学者、普通民众以及民间机构等开始以捐款等方式表达对日本人民的鼓励。
在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博上,自12日以来,已经有大批网友留言,表示愿意援助日本人民。网友“东走西游一--ss”16日留言说:“我通过红十字会捐了2000元,虽然微不足道,但希望能帮助到福岛县的灾民,一切平安!”网友“自由的心自由的人”留言说: “作为一名普通中国公民,对日本此次不幸遭受特大地震十分痛心!每日关注新闻,期待有更多人被救,期待尽快制止核泄漏,期待尽快让灾民过上正常生活!”
15日,百名中国学者通过《环球时报》联名倡议援助日本,引起了日本时事通讯社等媒体的关注。16日,又有30多位中国学者表示愿意响应倡议,以各自尽可能迅速、有效的行动,通过捐款等方式援助日本。倡议的发起者之一、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廷江教授说:“捐款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大家表示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希望我们的声音能传到日本,让日本人民了解到,全世界都在声援、关注他们,分担他们的痛苦,希望日本人民尽怏战胜灾难。”16日,环球时报社决定响应学者们的倡议,向日本地震及海啸灾区捐款10万元人民币。同日,中日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中国红十字会递交了对日本的捐款。

3月20日,张宗良在日本新澙临时安置点为避难者盛汤。
张宗良今年54岁,在新澙经营一家名为“张园”的中国料理店,周围的人都称他为“张社长”。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大地震后,张宗良接到新澙县政府的电话,说有30多名来自福岛会津大学的中国籍教师和学生转移到新澙,请求给予援助。张宗良立即将这批师生接到因地震而停业的料理店中安置。随着时间推移,前来店内避难的华人越来越多,直到中国驻日使馆和驻新澙总领事馆在新澙开办3个临时安置点后,避难者才慢慢转移到这些新的安置点。张宗良从开始安置避难人群后就忙得不可开交。起初,他每天给临时安置点的在日华人免费送盒饭,但随着安置点人数不断增加,他尽最大努力每天一顿也只能做出600多份盒饭。随着国内救援物资大批运抵日本,再加上中国驻新澙总领事馆的努力和新澙县政府灾害对策本部的支持,现安置点的吃饭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他现在每天都要购买大量一次性餐具、原材料等物品,将在料理店内加工好的热汤和其他食品送到每个安置点,将温暖送给临时安置点的每一位在日华人。目前,张宗良每天用于安置点的花费都超过20万日元。这段时间,张宗良最大的感触就是累。他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为临时安置点开始张罗。由于其店内部分员工回国,他每天兼任采购员、厨师、司机和搬运工等数职,为赈灾忙碌并甘之如饴,令人钦佩。他表示,作为一名在日华人,帮助有困难的在日华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3月20日,张宗良在日本新澙临时安置点收集前一天剩下的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