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上午,市民政局殡仪服务总站组织50多名市民从天远船务游船码头乘坐游船驶出5海里,到42号浮标区域,参加“都市文明海上集体共祭”活动,祭奠的人把雪白的菊花花瓣抛撒向大海,用文明环保的方式祭祀已逝亲人。这是市民政局殡仪服务总站首次组织历年来参加过海葬活动的家属进行海上文明共祭,倡导文明环保祭扫新风尚。
海上共祭文明环保
市民政局殡仪服务总站副主任张学工介绍,海葬是把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体现了社会文明和进步。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符合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自然规律。1990年,本市开始组织市民参加海葬活动,几乎每星期六、日均有人参加海葬,代替了传统的“土葬”。为方便市民祭祀海葬的亲人,市民政局殡仪服务总站组织50多名市民集体乘船参加海上共祭活动,倡导文明环保祭扫新风尚。殡仪服务总站的工作人员在船上悬挂了一条蓝底布标,上面印有海鸥,并印写“都市文明海上集体共祭”的宣传标语。参加祭奠的人用鲜花悼念逝者、缅怀先人,在社会中营造了“绿色殡葬回归自然”的丧葬新风。
海上共祭寄托哀思
参加海上共祭活动的高先生说,人们观念不断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接受,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而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由此可见,“病亡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纯属无稽之谈。
今天,高先生在海上默哀追忆亲人,面对大海、蓝天、鲜花、海鸥的美景,寄托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为逝去的亲人祈祷。他说这种寄托感情的方式比烧纸钱、燃放鞭炮更好,社会快速发展,我们应采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祭扫仪式,破除丧葬陋俗,利于移风易俗。多采取植树、献花、海祭等健康环保的祭扫形式祭奠先人,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扫陋习,把我们最深的思念和最美的祝福送给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