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开创石化王国
那段岁月是王永庆一生最为难忘的,每当回忆起投产之初的艰难,王永庆总是感慨地说:“那个时候,台湾的经济发展恰似一片荒芜的土地。我们所面对的是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原料困难、市场极其狭小等重重困难。在这种极其艰苦的处境当中从事塑胶原料的生产,就好像是一个手中缺乏工具的人,开始在极为贫瘠土地上拓荒耕耘。” 后来,尽管台塑的总部已经迁至台北,并且兴建了豪华气派的台塑大楼。但是王永庆仍保留了在高雄的那间狭小简陋的办公室,这是为了让员工们牢记那段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艰苦创业的历史。
到1978年,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台塑集团的营业额突破10亿美元,一举奠定了台塑在世界同行业的地位。但王永庆有着更大的野心——他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台湾岛内,他的视野在全世界。
1980年,王永庆正式进军美国。他计划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筹建一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PVC塑胶工厂,其中包括一家氯乙烯(VCM)厂和一家聚氯乙(PVC)厂,年产量在24万吨以上。工厂于当年6月正式开始兴建,策划、设计、安装、施工、试车完全由台塑一手包办,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该厂于1983年正式投产,一船船PVC原料由美国运回台湾,解决了台塑多年来原料短缺的问题。同时,王永庆还先后出资收购了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氯乙烯(VCM)厂和德克萨斯州的一家聚氯乙烯(PVC)厂。之后,他又以1950万美元买下美国JM塑胶管公司的8个下游工厂。
至此,王永庆在美国已经建立了3个石化原料厂和11个下游加工厂,仅PVC的年产量就高达39万吨,再加上台塑公司的55万吨,达到了94万吨,大大超越了PVC业的霸主——固力奇公司的85万吨,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原料加工厂商。而王永庆以前建立的南亚塑胶公司也一举成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PVC塑胶二次加工厂。 一个塑胶王国正在不断成型、成长,王永庆也凭借自己的胆识、苦干,成就了自己“塑胶大王”的美誉。
尽管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永庆就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塑胶大王”,但却长期无法进入官方垄断的石化上游,即石油冶炼行业。在他的心中勾画着这样一个宏图大业——在中国台湾、美国和中国内地三地间建立一个横跨太平洋的紧密的上、中、下游石化物流生产体系,以此打造出真正的“石化帝国”。如果这一宏愿得以实现,将会把台塑引领上一个更大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塑集团经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为了能在世界塑胶业呼风唤雨的“大佬”。为了实现自己“石化帝国”的梦想,已过古稀之年的王永庆在此时开始他首次密访大陆的行程。就是这次实地考察,让王永庆发现了大陆尚未发展的庞大石化原料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他便计划在厦门海沧与漳州划出的1.5万公顷土地上,建立一个大型的、独自管理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工业特区,兴建包括年产乙烯90万吨、PVC100万吨与炼油1400万吨在内的36座工厂,虽然实施这一计划的总投资将不少于70亿美元,但收益却是更为巨大的!而王永庆本人也将成为第一个大规模投资大陆的台商。
无奈这一被誉为“海沧计划”的宏伟规划,因为当时的种种因素干扰,被迫搁浅,这让王永庆一直懊恼不已、难以释怀。虽然一时间难以再向内地提出大型投资计划,但王永庆并没有因此放弃内地市场,而是调整了策略,采取“小型分散投资”模式,步步为营,开始了在内地的投资布局。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