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上午,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组织100余户家庭600余人在天津憩园举行“绿色殡葬、回归自然”植树区骨灰安葬仪式,共安葬200余人骨灰。这是市民政局天津憩园连续7年举办植树骨灰安葬活动,倡导都市文明安葬新风尚。
记者一进入天津憩园墓园便看到,青松翠柏相互掩映,灌木小草处处环抱,植树区骨灰安葬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参加植树安葬活动的人手持菊花,用文明、环保、绿色的方式安葬已逝亲人,在林木葱郁处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市民政局天津憩园副主任孙忠明介绍,国土资源部门有关资料表明,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耕地和土地资源相对稀少,人均土地面积为0.7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6公顷。树葬就是将逝者的骨灰埋在树下,不形成坟头,一方面让人有真正回归自然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让人感觉到亲人的生命透过树木延续下去。天津憩园免费为逝者准备了可降解骨灰坛,安葬几个月后,骨灰坛、骨灰自动“溶解”在泥土中,完全回归大自然。同时,为参加活动的人员准备了银杏、榆叶梅、元宝枫、蜀柏、紫叶李等5种珍贵树木,赠送每户一束菊花。
据了解,连续7年来已有几千户居民采取植树安葬的方式把亲人葬在天津憩园,天津憩园把人文纪念功能与墓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情思、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文明场所。植树区骨灰安葬是近年来推行的一种新型的骨灰安置形式,因其文明、绿色、环保而成为积极倡导的安葬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接受,选择植树区安葬故去亲人的家属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参加植树区骨灰安葬活动的张先生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绿色世界中去。事实上,紧张的土地资源不允许“逝者”再与“生者”争地,参加树葬不仅可以减少用地,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张先生的亲人病故前,说服子女在自己逝世后为他选择树葬:人都不在了,还占那么大地方,还不如把土地留给后人,让后人去干点有用的事儿。一个家族的人逝世后可选择“团聚”在同一棵树下,在林木葱郁处寄托亲人的思念,让树葬为土地环保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