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人宁可站着生活一秒,也不跪着生活一生。”这是他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时发出的铮铮誓言。1942年9月19日,在同日伪军的战斗厮杀中,年仅28岁的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抗日救国的壮丽诗篇。
田野(1914—1942),原名赵观民,河北保定人。自幼勤奋好学,追求进步。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职业学校,在校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3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夏,受党组织派遣到天津从事革命活动,任河北工学院党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后,任天津工人救国会主任和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人,多次组织天津各界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初,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转移到敌后农村,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田野和李楚离等同志一起,秘密潜入到冀东农村,调查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努力为筹组冀东各县抗日大暴动做准备。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同年7月,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和八路军的配合下,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基本摧毁了盘踞在冀东的日伪政权。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任冀东西部地区党委代表,在丰润、玉田、遵化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和武装,开展抗日斗争。1940年5月,任冀东西部地委书记兼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委书记。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与冀东军区领导人包森等一起,共同指挥了无数次战斗,粉碎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和“扫荡”。他不仅是一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经常身带数人,流动工作,每到一处,就深入群众,问寒问暖,解决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1940年至1941年,他在“蓟宝三”联合县先后举办了多期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和抗日骨干,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9月,日伪军联合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他遵照冀东区委的指示,带领游击队转移到兴隆深山区继续坚持斗争。由于叛徒告密,9月19日,在沙沟峪地区被日伪军包围,在掩护其他同志安全突围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抗战胜利后,他的战友回忆说:“田野是深受冀东干部、群众爱戴,年轻有为,不可多得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