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包森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是家喻户晓的传奇式抗日英雄,他的创作原型,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一位威震敌胆、智勇双全的抗日名将。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陕甘宁边区和西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秋,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虽受尽各种酷刑,但仍然威武不屈,并积极组织难友开展绝食斗争,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拘禁和迫害,为此被敌人定为“首乱分子”,隔离关押,加以重铐,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获释出狱。
出狱不久,包森即奉命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党总支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地区,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队巧妙设伏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此事不仅震动日本朝野,也极大地鼓舞了华北军民的抗日热情。同年秋天,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1940年2月,包森率部进抵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地区整建制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同年秋,冀东军区十三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经一年浴血奋战,在盘山周围地区建立了7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200多万。1941年春,包森率部参加反“治安强化运动”。同年秋,冀东军区开展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果河沿战斗。1942年1月,包森率7个连的兵力在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毙伏日伪军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当时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队长”、“包团长”、“包司令”,而日伪军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发生口角时,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
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多次负伤,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指挥战斗的最前沿。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军遭遇,他在指挥作战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以自己31岁的生命,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包森烈士的赫赫战功与英雄事迹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