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案犯自述刺母原因:“她没有钱”东方卫视视频截图
一位高高兴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儿子的母亲被连刺数刀,倒在了血泊之中。伤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儿子。当警察及时赶到,冰冷的手铐铐上了儿子的双手,母亲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颗破碎的心。案件中的旅日学生为何要用水果刀连刺母亲?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与挣扎?此案带给青少年心理教育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案发经过
逆子拔刀刺母亲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3月31日,“80后”上海青年汪某搭乘航班从日本起飞,于当晚八点半左右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出站后不久,该留学生就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了激烈争执。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案发后,民警迅速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汪某为何要把尖刀刺向母亲?上海机场警方发布消息称: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在看守所的汪某则这样描述事发过程:“机场见面时,她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你钱,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冲上去就用刀刺了她。”
“望妈妈能脱离危险”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被刺伤的顾女士,她做完检查后便匆匆返回病房,一言不发地用白色被单蒙住了头。同屋的病友告诉记者,时常听到顾女士偷偷哭泣,有时候她一夜都无法入眠。
“我们也感到非常着急和痛心,平时她对儿子很呵护的,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顾女士的妹夫说。据他介绍,顾女士的儿子汪某已经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都要几十万元。因为教育开销太大,不少学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我姐姐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培养儿子,自己却省吃俭用过得很简朴。”
记者了解到,汪某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去日本学习语言,并考上了当地的大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而是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上网。“希望妈妈能脱离生命危险,然后我们还能继续维持母子关系。”看守所里的汪某说。
事件背后
折射留学生心理隐忧
2009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刘翰林告诉记者,年轻人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调控能力,当内心的压抑长期得不到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出来,后果就往往不堪设想。这一点,在一些孤身留学的海外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典型。
刘翰林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与他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高中时,他就跟随父亲离开了上海,到日本东京的寄宿制中学就读。“父亲在一家化工企业上班,工作非常忙碌,周末也很少有时间陪我。我在日本的学习生活都不习惯,感觉那里的社会文化氛围与我格格不入,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同学排挤,性格就变得孤僻起来,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好在后来刘翰林被母亲接回了国内,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得以恢复。
高中毕业后到澳大利亚卧龙港大学就读5年的郦孟在听闻此案后也唏嘘不已。他觉得此事应该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学目的进行理智思考。
“留学低龄化”需重视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海外教育市场的放开,当前我国青少年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的倾向,更容易引发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有些小留学生怎么融入西方社会,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就连一些具备一定人生阅历的教授、博导去国外以后,也都会产生种种不适应,更不要说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们了。”
杨雄表示,完整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因素叠加而成,无论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记者俞菀李烁
(据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