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今的温州街头,有一批专管脏乱差的“职业找茬人”。作为城管信息采集员,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负责的区域,毛病挑得越多,收入就越高,如果挑不出毛病,可能还要受罚。温州这一做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每天上午8时,24岁的张建就会准时骑着电动车开始上街“找茬”。
张建是温州城管局数字城管处的一名信息采集员,俗称“职业找茬人”。他负责的区域位于市中心,包括汤家桥、下吕浦、温州大道、江滨路以及一些小街小巷,一旦发现路面上的不文明信息,需要立即上报。 体验—— 街头挑刺不容易“我是今年2月开始这项工作的。”
日前,记者跟着张建上街找茬。他对记者说,平时巡查中,发现最多的问题是路面窨井盖破损或丢失、路灯不亮、城市牛皮癣、道路积水、乱倒垃圾等。“虽然这些事情很小很平常,但都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下吕浦农贸市场附近,张建发现一个窨井盖不见了,就拿出一台“城管通”,将现场拍下,然后迅速将照片传回“数字城管”监督中心。
张建介绍,“城管通”是为信息采集员专门配置的手持终端,可以拍照,还有GPS定位功能。因此,照片拍摄的具体地点,也能立即反映在监督中心的电脑上。同样,监督中心也能将相关信息或指令,直接发回到“城管通”上。
半小时后,张建的“城管通”接到了一条信息,说是相关责任单位已前往现场处理。“我们采集的信息会由监督中心受理、立案,由指挥中心根据区域,派遣给相关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单位接到指挥中心的任务后,就会派人到现场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相关责任单位会把处理结果上报,并由监督中心再回传给我们,由我们进行最后的核查确认,并再次回复给监督中心结案。”张建说,这样才算是了结了一桩“案子”。
记者跟着张建满大街找“茬子”大半天,早已累得双腿发酸。“我们做两天休息一天,其中一天需要值晚班。”张建说,每名“职业找茬人”负责1.5平方公里。在工作时间,他们不能离开指定巡查区域。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都要走7个多小时。
职业找茬很辛苦,但张建乐在其中。他说,刚上班时,他一天能找出10来个问题,但现在找到的问题越来越少了。3个月下来张建最大的变化是人晒黑了,不过,“每天上街巡逻,看到城市变得越来越整洁,心底总有一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