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有一位县领导火了。5月13日下午,一辆未挂车牌车因闯禁行被交警拦下,交警后发现此车涉嫌套牌。在与司机争执中,乘坐该车的河南省宝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杰对警察进行了斥责,他说,“一个小警察,咋恁多管闲事!”其后,这位曾经担任过公安局长和政法委书记、纪检委书记的县人大主任,又扬言投诉整死交警。果不其然,随后不久,省公安厅督察总队马上下来派人调查他,结果酒精测试后,警务督察人员发现该交警的酒精含量为“0”,并无酒后执法情况。
在中国的现行政治架构中,县人大主任算不上什么大官,但在一方县土里,却也是权势彪炳之人,何况曾经出任过纪检委书记和政法委书记的要职,更是实权派。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实权派经历,人大主任恼怒于交警拦驾,口出狂言。此等狂言若在平日里,在其管辖的那方乡土里,未必就是狂言,而是可以落实的“金玉良言”。幸运的是,拦驾的交警并非宝丰当地警察,其属地是郑州,否则,要整死当事交警还不是动个小指头的事?如此说来,其在宝丰当地开无牌车、套牌车怕是无人敢拦,无人敢惹。领导倒的确是方便了,可长此以往,难道领导周围的人不知道吗?他们不效仿吗?当所有的手握权力者都如此跋扈的时候,民怨岂不沸腾?!
强权思想要不得。强权之事一多,固然许多当事人敢怒不敢言,但愤怒的情绪、怨恨的情绪一样可以积硅步以至千里。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不是典型吗?在此类事件中,参与冲突的大多数人与事件的起因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他们往往也没有自己的直接利益表达诉求。但是,许多参与者心中埋有强烈的积怨,某一事件正好成为借题发挥不满情绪的借口,而积怨的对象则常常为党政部门或相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换言之,就是老百姓眼中的“特权部门”。这些“特权部门”未必就真的特权,但或多或少会掌握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只要使用不当,既会成为积怨的深坑,也可能会成为引发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导火索。因此,要想避免积怨型冲突事件的发生,应当对一切官员的不良行为进行严肃的惩戒,倘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以官官相护的印象,只怕所引起的后果更为严重。
在宝丰县人大主任扬言投诉整死交警后,上级迅速下派人员调查,速度之快是较为惊人的。这说明在上级眼中,对领导的信任还是超过对基层干警的信任,当然这可以说是尽职尽责,但如果每次在解决领导投诉时效率奇高,而在解决群众问题时效率低下,一旦成为风气,难免会给外界留下“官官相护”的口实。固然此种行为可以有效维护领导的权利,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有权者的“大”和无权者的“小”。一大一小之间,社会不满情绪再次得到发酵。倘若我们的上级部门能够对领导干部的过错乃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依规处理,给予针对领导干部的“优先处罚权”,而不是“优先解套权”,一是强权思想会逐渐被压制,二是民间不满情绪会逐渐得到纾解。 维护社会稳定,应当想一想更多的疏导之策。( 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