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2岁,他选择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专做植根青春的沃土,每天十几个小时勤奋耕耘,演绎一名职业教育园丁的精彩传奇;30岁,他成为天津市职教系统最年轻的脱颖高级教师,是学生的知心大哥,讲坛上的教育专家;40岁,他荣膺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树起全国职教领域一面鲜丽的旗帜。
这就是徐英杰,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但更多的人爱叫他“徐琢磨”。
一朝选择,十七年坚守,用爱倾注职教事业
19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徐英杰面临很多岗位选择,但出身教师之家的他对教育情有独钟。
为什么选择到中职任教?待遇不高,学生也不好管理,很多人不解他的选择。这些年,多少网络公司开出高薪真诚力邀,换回的是无一例外的婉拒,有人说徐英杰太痴了,痴得有些犯傻,这回绝的也许是更好的发展机遇,推掉的是唾手可得的财富。到底是什么吸引他十几年坚守这块领地不离不辍?
“我热爱职业教育!”徐英杰的回答总是那么干脆质朴。因为喜欢了解新东西、学习新知识、琢磨新事物,所以紧跟时代脚步的职业教育对他来讲其乐无穷、魅力无边。因为想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现代化建设打造最稳固的人才基石,成就一支优秀的产业大军,他倾注全部精力,在职教这片广阔的热土挥洒青春,恣意施展,创造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他执着地相信:“职业教育最适合我。”
如今,他已经是教育部计算机设备配置与规划的特聘专家,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更有河西区师德楷模、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首届执教名师等一串闪光的称号。
荣誉等身的徐英杰依然在琢磨:怎样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成为让学生欣赏的老师?怎样创新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怎样深钻细研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爱学生,欣赏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学生眼中徐英杰是令人尊重的师长,也是可以亲近的大哥哥,有了心事都习惯找他聊聊,一些离校多年的学生至今依然和他保持热线联系。
班里有位女生以“大姐”自居,不愿意学习,经常欺凌同学,还放言自己就是笨,谁也不要管。徐老师仔细观察,琢磨办法,发现她打字速度很快,就有意识地给予鼓励,指导她通过有效训练提高成绩,经过努力,这个女生的打字成绩跃升班级之首,最终成功的快乐赶走了陋习,自信和上进占据了主流。
中职学生不好教,因为没有考大学的压力,极易变成学困生。正值十六七岁的青春少年,多变的情绪、叛逆的个性,一不留神就和老师对立,课堂秩序失控亦不鲜见。
对此,徐英杰不以为然:“其实很多孩子还是相当肯学的,我的经验是,首先不要把他们当成坏孩子,能说服的不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能放过就放过;还有就是要多一些耐心,对于听不进课的学生,不能急,要逐渐了解他们、改变他们。”
他教过的学生中有个电子游戏高手,不思进取倒热衷于做“老大”,徐英杰提出和他比试玩游戏,几番较量轻松取胜。望着垂头丧气的学生,徐老师自爆“我作弊了!”,趁着好奇劲儿又引导学生从使用修改器入手,传授一些计算机知识,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一天,这个学生提着坏了的电脑来求助,徐英杰只用十分钟迅速解决问题,在讨论问题出在哪里时,徐老师适时点拨:类似的故障在课堂上已经讲过,课本里面也有解释,这个学生一下子服了。并从此养成有问题翻书的习惯,逐渐成为电脑维修高手。
徐英杰投入全部精力给学生,为孩子们辅导时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节假日几乎都泡在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无数个夜晚通过网络与学生切磋,人生规划、专业难题、生活烦恼无所不谈。他从不以好坏区分学生,不轻易把差生的帽子加给任何一个学生,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在他手里华丽蜕变,有的在计算机竞赛中出手不凡,有的成了计算机公司的技术骨干。
实践带动,倡导乐学,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徐英杰有着深厚的计算机理论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教学中他创造性地组织授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兼具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多重优势,而这恰恰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性。徐老师的课是最棒的!来自学生的评价最客观。
“模拟电路”课程既枯燥又难学,很多学生望之生畏。徐英杰拿着半导体进教室:“这是我做的,上完这堂课你们也能做。”讲台下一阵小小的骚动,学生们立时兴奋起来,跟着老师边学边做,各种电路的结构、振荡器、电感和电容原理变得浅显易懂,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整个教室充溢着动手的乐趣,以至于听不到下课铃声响。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教法,对于因材施教,徐英杰琢磨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招法。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班级,授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爱问为什么的班里,他突出原理的讲解,在爱问怎么做的班里,他倾向实践指导。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高一级的闯关题,激励他们向更深层次钻研;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自信心。他还会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改编组合,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知识链,目的只为要学生学有所获。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他制作的课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主板部件的安装和设置,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实习的费用,又使学生实践了操作技巧。在期末考核中,使用课件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率达到了100%。
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前途。徐英杰认为,学生学到的知识必须和社会需要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信、自立于将来的职业生涯。经过反复琢磨,他提出了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的倒排课程的思路,组织编写了多门实训课校本教材,还组建了特长班、创业实训工作室,指导学生在维修计算机、建设新机房、维护校园网络系统等实战中演练,提升动手能力。现在,他指导的“修罗数字媒体工作室”已经拥有70多名学生,不仅在校内担负起了计算机组装维修、各种会议活动支持和特长生培训等工作,还对外承接项目,有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对接,指导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潜心教研,在学生的成绩中寻求职业满足
徐英杰热爱他的专业。计算机行业知识更新很快,而且学生中不乏这方面的高手,做好做优这个专业的教师并不容易。这十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每年都要开新课,徐英杰要求自己必须首先琢磨透了。他告诫学生,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是辛苦的,没有刻苦的钻研精神就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计算机专业工作又是快乐的,只要孜孜以求,就会在看似枯燥的操作中体会无穷魅力。其实,这些话何尝不是对自己说的呢,为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步伐,他订阅大量专业报刊,探寻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从最前沿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中汲取知识。他抓住一切机会实践,掌握了学校所有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带领学生包揽了设备维修的任务,已累计为学校节省经费十几万元。
科研是徐英杰保持高超教学水准的先导。他先后撰写大量教研论文,编写了天津市职业高中《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学科教学大纲、《WINDOWS操作与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市、全国获奖,他制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成为教育部的行业标准。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竞赛”,职业技能大赛是职教系统普遍认可的教学成果检验方式。作为一名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徐英杰每每率队参赛,都毫无悬念地高奏凯歌,仅看近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表现,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骄人成绩,令同行叹服。2008年,他成为天津市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评委。
获得2010年全国技能大赛计算机一等奖的张居信同学动情地表示:能够获奖,完全得益于徐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他用睿智巧妙的方法帮我们领悟,用宽厚包容的心态鼓励我们探求,“做得挺好、有进步”是他的口头禅,所以不论什么学习水平的同学都爱上他的课。
2010年,徐英杰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且是唯一的职业学校教师。谈到成绩和贡献,他淡然地说:“未来还要不断去努力、去开创。”徐老师不会停歇,因为他飞速旋转的大脑里有琢磨不完的新科目,有求解不尽的自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