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4年4月,年仅31岁的王晨被任命为河西区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能带领企业走出濒临破产的困境么?能担当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么?企业职工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越险滩意气风发
河西区建设开发总公司是改革开放后,天津市首批组建的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秉承着“危改拆迁,造福百姓”的宗旨,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河西区谦德庄、三义庄、挂甲寺、前尖山等十余片危陋平房改造任务。为了让老百姓尽早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公司集中全部人力、物力、财力保进度、保质量,不算经济账,由此产生了大量欠款和一系列遗留问题,致使企业发展陷入低谷。公司最困难时,拆迁百姓因安置问题,封门堵路,职工上下班只能翻越窗户;电力单位追缴欠费,拉闸断电,深夜加班只能点蜡烛,职工的办公桌都被烧黑了一大片;施工单位追要工程款诉至法院,公司所有资产和帐户均被查封。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和千头万绪的工作,王晨没有畏难,没有放弃,他首先和公司领导班子一起理清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开辟新项目,增强自我造血机能为突破口,为企业注入活力的发展方略,以此带动各类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
王晨首先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对项目配套甩漏工程进行全面梳理,摸清资金缺口,精打细算制定工作方案,多方筹措资金抓紧解决危改拆迁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他始终盯在第一线,边干边指挥,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突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带给还迁居民一个满意的居住环境。特别是面对大量危改欠款的难题,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数十次,不顾个别单位冷嘲热讽,实事求是地讲清历史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企业要发展、要还款的决心赢得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公司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与此同时,他紧紧抓住了开发新项目这个根本。当时,有一个搁置多年的三义庄项目,公司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如果直接出让土地,风险小、回款快、费力小,但公司可能要损失很多利润;如果自主开发,困难多、风险大,还可能将公司拖入泥潭。王晨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市场、多方调研、综合考量,果断决策开发三义庄。正是这个项目的成功,为企业增效、偿还欠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标志着因危改还迁脱离市场多年的公司重回商品房市场。到2006年,公司共偿还各类债务约5亿元,多年沉淀的银行贷款、危改欠税、职工集资款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公司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借东风扬帆搏击
王晨深知,企业发展“不进则退”,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领导班子找准市场定位,研究项目策划,通过公开竞标等形式,先后开发了“白楼•仕嘉”、“瑞宁嘉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遍及天津市,无论是地处小白楼CBD商务区的高档商品房还是为百姓造福的经济适用房,均秉承“精心设计、精益建造、优质管理,科学发展”的质量方针,以质取胜的理念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获得全国“2006双节双优杯住宅方案竞赛”特别金奖、天津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王晨还在企业发展中精心提炼出企业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全部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坚持每年开展全员竞争上岗,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
王晨带领他的团队历经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重新取得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获得了在更多资源平台上的发展空间。2010年,经过公司制改制,引入外部国有优势资源,真正实现了做强、做大企业的目标。
近五年,公司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增加了近2800万元,上缴各项税金约1.3亿元,多次被评为河西区纳税50强企业,在助推河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行大爱救弱济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王晨在第一时间向区委组织部交了1万元“特殊党费”,用于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大爱无言,大行德广。没有片刻迟疑,没有过多言语。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这就是党培养的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无声誓言。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党员、团员、全体职工数次为汶川捐款近50万元。
王晨强调,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从各种公益活动中回馈社会。近年来,公司专门成立了爱心行动小组,大力发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先后组织为南方冰雪灾害、青海玉树地震等捐款活动,共捐款54万余元,衣物近300件。
王晨对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职工,以诚相待,和谐融洽;对公司忠于职守,殚精竭虑。他以坚韧不拔、锐意创新的精神和品格,谱写出一名年轻企业家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