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今年端午正逢芒种节气,农历五月初五碰上阳历六月六日,让人不禁好奇。对此,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表示,端午节与芒种节气相遇是“赶巧”,农历五月初五与阳历六月六日相遇是有规律的。
赵之珩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其起源,纪念屈原是被较为广泛认同的说法。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其身体。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从此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另外,端午到来天气炎热,夏天蚊虫很多,大家将艾草等悬在门前,可驱赶蚊虫并辟邪等。
芒种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字涵义有二,其一是节气期间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麦芒扎人手;其次则是麦子抢收急迫,而又是夏播作物播种最忙的时节,因此称为“芒种”。
由此,端午节与芒种节气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今年两者相遇是巧合。两者相遇不祥或引发疾病等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此时天气炎热,市民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健康。
关于农历五月初五与阳历六月六日相遇,赵之珩表示,这种情况是有依据可循的。阳历是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周期,而农历则是参照月球和太阳的运行,农历一年为354天,如有闰月一年是384天。照此测算,农历和阳历的固定日期每隔19年就会大致重合一次,如有误差,也不会超过一两天。 (记者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