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本报公益周刊、社区部与味多美共同主办的“端午传情-全城放粽”活动顺利举行,本报记者携手76名爱心志愿者兵分多路,将一万个爱心粽子分别送到通州七彩学校、王四营敬老院、鲁谷社区等4000余名孤寡老人、打工子弟、低保家庭和无力购买粽子的病人手中。
通州七彩学校
第一次吃外面卖的粽子
通州七彩学校有1300余名学生,全部是打工子弟生。据校长介绍,孩子们基本来自河南、四川两省,家长们多数从事建筑业,家境普遍不好。
13岁的王越来自河南,在通州七彩学校读六年级。看到有人来学校送粽子,王越很开心,端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志愿者们发粽子。王越的爸爸在城里开车,妈妈没有工作,“以往都是吃妈妈包的粽子,我想知道那些超市商场里卖的粽子什么味道,这是第一次拿到外面卖的粽子,我想拿回去跟爸妈一起吃”。
彩虹学校幼儿园
阿姨,请你吃我的糖吧
与六年级的学生相比,彩虹学校打工子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更加可爱。当志愿者们把粽子发到小朋友手里时,一个瘦瘦的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悄悄递给志愿者说:“阿姨,你吃我的糖吧。”看到小女孩的行为,其他几个小朋友也纷纷掏着自己的口袋,一块扁扁的小面包,一颗皱巴巴的糖块,争着塞到志愿者手中,这些简单的糖果是小朋友们仅有的一点零食。看着小朋友们单纯快乐的目光,志愿者们久久不愿离开。
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
谢谢你们记得艾滋病人
昨天的活动中,京华公益微博一直在进行文字直播。10点左右,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微博上留言: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给我们也送一点粽子?发微博的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群体。虽然原计划并不包括这个路线,但爱心团队立即回复:我们一定分出一部分送给你们。
完成当天的送粽子计划后,工作人员和部分志愿者将省下来的粽子重新装车,开往艾滋病患所在地——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看到七大箱粽子,联系人肖先生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谢谢你们愿意帮助我们。”据了解,由于身体和经济的原因,近80名在北京治病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患在佳节到来之际没有吃上粽子,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让他们在节日里备受感动。
-志愿者
小志愿者嘴甜惹人爱
在第五爱心车队,志愿者包括林业大学一个宿舍的全部学生,还有一家人齐上阵的市民志愿者,以及外地来京的父子兵,可谓是团队味道最浓的车队。
志愿者杨女士表示,前天看到了京华时报在招募送粽子的志愿者,自己立马就打电话报名。昨天,杨女士还带来了3个小志愿者,“孩子们听说要来送爱心粽子,都嚷嚷着要来帮忙。”在居民家中,3个小志愿者一声声清脆的“爷爷奶奶,过节好!”让收到粽子的居民高兴不已。杨女士还表示,希望今后能参与更多本报的公益活动。
除了一家大小齐上阵,第五爱心车队里还有一对父子兵。志愿者高先生表示,自己是趁着过节来看望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了招募启事,打电话时名额已满,高先生没有放弃,他反复与本报沟通,表示自己在齐齐哈尔市长跑爱心协会参与公益活动14年,“这次赶上了,无论如何都要参加一回北京的公益活动”。昨天上午,高先生的儿子也开来面包车,与高先生一起当起了爱心司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黄英男李晋夏萌唐琼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潘之望 杨天啸实习记者赵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