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护航索马里 中国海军着眼走向“蓝水”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海军的指导思想为近岸防御作战,中国海军戴着一顶“黄水”海军的帽子,“蓝水”海军梦想一直无法实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工业技术的支撑,建设核潜艇、远洋舰船正当时。随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中国海军已具备较强的区域防空能力,整体作战能力和活动范围。
2008年11月上旬,中国某驱逐舰支队新型驱逐舰参加了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首次远涉太平洋,航程四千余海里,长驱直入大洋深处,走出第一岛链,完成了多个编队战术课题的训练,对新型战舰是否具备远洋作战能力作了一次实际检验。
中国海军向太平洋挺进检验远洋作战能力决不是最终目标。海军把“编队战术课题的训练”放到第一岛链之外的海域,这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次,也是海军“转型”的方向指标。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派出舰艇编队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新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具有实战意义的“远征”,首次远航检验海军编队快速出动能力、海军远洋部署能力和海上联合作战能力。《简氏防务周刊》发表的《年度防务报告》则将“中国海军向蓝水迈进”视为2008年中国军事的亮点。
去年4月,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在太平洋上举行了演习,共有10艘军舰和潜艇参加。这些舰艇穿越了宫古海峡,来到位于西太平洋的冲鸟礁附近海域,并在此举行了反潜演习。
和以往的单舰孤艇穿越岛链不同,中国海军这次以多艘舰艇组成编队穿越第一岛链,这说明,中国海军的实力有了长足进步,海军的远洋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原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将军曾经为海军制订了三步战略规划:在1990年至2000年间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即驱逐舰和护卫舰;2000年至2020年发展直升机航空母舰,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在2020年至2050年间赶上发达国家海军的作战能力。
外国传媒更具体预测为:未来的5到10年间,中国海军将部署自己的第一支航母编队。逐步实现向大型载机作战舰艇为核心的远洋作战编队的转变;2020年到2025年,中国海军将可控制第二岛链内的海域,包括日本海、菲律宾海及印尼海,其周边则有千岛群岛、北海道以及其南方的马利亚纳、加罗林群岛和新几内亚等地。到2050年,中国将建立远洋舰队,届时其活动范围将可远达第三岛链。
空海一体化 未来中国空海军发展道路
中国海军向“蓝水”进军,不能没有空中支援。军事专家刘江平建议,面对日益严重、咄咄逼人的外来威胁,应在黄海、南海预先布置一些作战力量。中国亦需择地建立一支各军兵种混合编成的战略力量,从更高层面上应对外来威胁。
“空海一体”发展,是未来中国海空军发展的道路。2004年,中国空军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的战略构想,要求发展具备远程作战能力的战略空军,能在信息火力系统的支持下遂行“空天一体”作战任务。预警机、远程侦察机、空中加油机等空中支援体系的出现,使中国空军的活动范围加大。
2007年,中国与俄罗斯两国举行了“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中国空军派出40余架飞机远赴俄罗斯乌拉尔军区参加军演。这是中国空军首次派出军机出国参加军事演习,迈出了出国执行军事任务的第一步。2010年9月“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演中,中国空军首次实施“本土起飞、空中加油、境外突击、不着陆往返”的远程奔袭行动。
去年9月至10月,中国空军四架“苏27”战机飞行6000余公里,参加土耳其空军举办的“安纳托利亚之鹰”空军联合演习。这是中国空军战机首次参加北约模式下的军事演习。
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在广州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空军战机远赴土耳其表明中国空军敢于贴近实战,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其次,通过军事外交,既展示了军事透明度,又敲开了北约与美国之间牢不可破的联系;再其次,中国空军远程奔袭,飞越他国领空,说明中国空军战斗力不断跃升。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从广空了解到,广空某师在一次海训中曾经出动多架国产战机,从内陆机场起飞经过两次空中加油,进行了一次远海飞行训练。
中国空军多项远程执行任务,意味着中国空军开始向“空海一体”、“空天一体”迈步。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空军为空天力量制定了2010-2020-2050年“三步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50年时要将其打造为足可匹敌的先进力量。
“我们发展强大的海空,不是为了与谁对抗,搞军备竞赛,而是积极发展防御性军事,当核心利益受到侵害时,有能力去保护。”军事评论员赵楚对羊城晚报记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