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蜀奎在家看报学习。刘长海摄
本报讯(记者刘长海)从56岁开始上老年大学,如今已是67岁的年纪仍然坚持不愿“毕业”。11年来,家住滨海新区汉沽街前坨里社区的刘蜀奎大娘,每天往返140公里路程到天津市老年大学上课,到目前已经参加了文学、通讯员写作、电脑、英语、太极拳、绘画、导游等20多门课程的学习,被街坊四邻誉为“学习型老太太”。
刘蜀奎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学习,上大学是她一直的梦想。退休后,一向好强的她萌发了圆大学梦的想法。2000年,经过选择后,刘蜀奎选中了天津市老年大学河东校和河北校的课程。自此,她开始了不同寻常的老年大学生活。
汉沽距天津市中心区70公里。为了能在早晨8点之前赶到老年大学,除去周末和年节,刘蜀奎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洗漱吃早点,凌晨4点准时出门,步行20多分钟到汉沽中心站,乘上从汉沽到市区的第一班公交车,到市区后再倒乘公交车,50分钟才能到学校。上午课程结束后,还要立即乘公交车赶往另外一所学校,午饭只能在车上吃。下午放学后再乘车回汉沽,到家时已晚上9点。一天当中,6个小时花费在路上,只有7个小时是在家中度过的。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刘蜀奎省吃俭用订阅了《今晚报》《中老年时报》《渤海早报》《家庭医生报》四份报纸。多年来,用于上老年大学的各种费用几乎占去了她除吃饭以外所有的退休金,她常笑说自己是个“月光族”。在天津市老年大学的11年里,刘蜀奎先后上了文学写作班、电脑班、英语班、太极拳班、剪纸班、美术班、二胡班等,取得了通讯员证,考取了天津市银发导游证。“学校里开设了150多门课程,自己在有生之年要全学过来。”刘蜀奎说。
多年来,刘蜀奎还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区居民服务。前坨里社区的宣传栏由她负责,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她总是坚持隔十多天就更新一次,把自己搜集的健康知识抄写出来给大家做参考。每年一到假期,她还要给社区里的青少年上德育课。“在学习中,我真真切切感到了快乐,感到了生命的意义。我还要坚持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刘蜀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