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题图为食客在起士林
在我的记忆里,起士林在市区至少有3家分店。这3家分店各有特色,生意都非常好,各有一批粉丝主顾,本来商店离不开顾客,而对于一些天津人来说,却是顾客离不开起士林了。
起士林最负盛名的一家分店,原来坐落在天祥商场侧门对面的辽宁路上。门面不大,两层楼,楼下卖糕点,楼上供应份食。每天下午3点,起士林冷餐,价钱不贵,我吃过,当时1元3角,一份冷盘,有火腿、熏肉、蔬菜沙拉、酸黄瓜,还有一杯红茶或一杯咖啡。楼下供应糖果、糕点,也卖肉制品。
这里的常年顾客,是附近大商号的老板,附近洋行的职员。时近中午,类似到了英国贵族用下午茶的时间,人们有点饥饿感了,来这里用一份冷餐,放松放松情绪,绝对是一种享受。有一次,我在二楼用冷餐,旁边座位上七八个人一起用餐,几个人说得热热闹闹,听听,原来是老天津五虎篮球队的老朋友一起聚会,看来大家已经分手多年,今天一定是哪位朋友回来了,几个人相约来这里小坐。席间,我只听见一位似是做了教练的中年男子,抱怨现在球员们的技术太差,我听见这位老兄说:“咱们那时候,闭上眼睛也知道球在哪儿,现在这帮笨蛋,直眼,抱着球找不着人,看见人找不着球。”听得我都跟着暗笑。
在起士林分店冷餐时,常会遇见文艺界、体育界名流,几个人也不是为了大吃大喝,就是坐在一起说说话,很有情调,很是高雅。
起士林第二家分店,坐落在小白楼地区繁华的开封道上,只卖糖果、糕点。印象最深的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到春节临近,这里都能看到一些稀有食品,我在这里买到过吉斯,就是奶酪。现在。奶酪不是稀罕东西了,可是在物质稀缺的上世纪60年代,让孩子见识见识奶酪,也是一种生活品位了。
开封道小起士林,时常供应一些自制食品,这里自制的咖啡,在当时绝对是稀有物品了,那时候全天津也看不见咖啡,偶尔看见的咖啡糖,也是炒黄豆的味道,只有开封道上小起士林自制的咖啡,是真正用巴西咖啡豆磨出来的,放在咖啡壶里煮,水才开,喷香喷香的咖啡味道就飘出来了,闻着浓浓的咖啡香味,立即就让人把一切的不愉快都忘掉了。
起士林几家分店,经营上各有特色,从正餐发展到糖果糕点,起士林已经形成了规模系列,起士林的特色食品和起士林正餐一样,以质量的绝对可靠,受到了民众的认同。
起士林系列产品和冷食,在天津消费群体中享有极好的声誉。到了夏天,孩子们离不开棒冰,天津人叫冰棍儿,天津冰棍儿两大品牌,一家是坐落在滨江道上的康乐,但起士林冰棍儿更受欢迎。再说到起士林冰激凌,在意大利冰激凌引进天津之前,天津起士林冰激凌算得上是第一名牌了。天津冰激凌,长时间只有两个品种,一是奶油冰激凌,二是巧克力冰激凌,而起士林冰激凌品种却有许多种,在我的印象中,起士林的奶昔、冰汽、水果山德,绝对独一无二。后来哈格娜斯挑战起士林,起士林有点力不从心了。
天津人过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带上一盒糕点,旧时代自然是传统的中式糕点,类如大八件、小八件之类,生活维新以来,西式糕点进入民间,早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天津人走亲访友时能送上一份起士林糕点,已经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尤其是解放路起士林分店,奶油蛋糕可以订制。计划经济时代,在统一生产的蛋糕上写上一个人的名字,绝对是一种奢侈,只有起士林解放路分店,为老人祝寿,可以用奶油写出“健康长寿,生日快乐”的字样。那真是顶级豪华了。
可悲的是那几年天津遍地“起士林”产品,逢年过节,大街小巷遍布全城,一个个“起士林”糕点摊公开叫卖,其实买的人也知道这些街头起士林小摊都是假冒伪劣,但买正宗起士林要跑到南京路,有时没有准备,走在路上随便买份礼物,图的只是一个包装。
计划经济体制时,起士林缺少品牌意识,明知道遍地起士林都是假冒伪劣,但也视而不见,自己还是端着官商架子,自信随你假冒伪劣遍地是,消费者心里有杆秤。
起士林确实是无法替代的,但光有自信还不够,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理直气壮地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自己一定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