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美食家们常常议论,如何划归起士林菜系。西餐,自然源于西方,起士林菜系中有几种西式菜名,过去有一种西班牙猪排,还有意大利小牛肉、法式大虾,果然洋味十足。
我也到过西方几个国家,还在著名的意大利餐厅连着吃了半个多月,吃了一大阵,也没吃过起士林式的意大利小牛肉,意大利餐厅牛肉块非常大,最小也要半磅,在意大利餐厅,点半磅牛排,连女士都要耻笑你,一位娇小姐陪我们吃饭,她盘里那份牛排,再炖炖,够我和老伴儿吃一个星期的。最最怕人,吃过那份牛排,第二道菜上来,一份烤鱼;第三道菜肉卷儿都吃光了,宣布晚饭开始,每人一大盘意大利面条,足足七八两。
起士林的西班牙猪排,我也尝过,甜甜的,西班牙菜怎么一点辣味也没有呢?我舔过一次西班牙小辣椒,我的天,立即辣得我连嘴巴都感觉不出来了。
至于法式大虾,没去法国,没福气品尝法式大餐,但吃过法式蜗牛,估计法式大虾也是那种味道。起士林的法式大虾,有点天津菜烹大虾的意思,或者有点明烧大吓的味道。大虾,还是天津人烧得好,借钱吃海货,本来是天津人的传统美德,借钱吃的大虾烹饪技巧一定会更为精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士林打出的菜系是俄式大菜。解放后,北京莫斯科餐厅开业,俄式大菜应该以那里为正宗。其实,比起北京莫斯科餐厅,我更喜欢天津起士林,我也在北京莫斯科餐厅参加过几次宴请,和起士林的正宗俄式菜肴,味道不太一样。
准确说来,与其对起士林菜品强行归系,倒不如标明天津起士林菜系就是经过本土化过程的中国西餐。我在美国吃过一次生鱼,吃生鱼本来是日本的专利,美式生鱼有好几种样式,一种加利福尼亚生鱼,分量大,是日本生鱼的多少倍,让美国人只吃一片生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加利福尼亚生鱼,一份至少半磅,吃起来那才叫解馋。
世界性的文化互补,其中就包括烹调艺术。美国的中餐馆多如牛毛,只是中式餐饮相互竞争,互相压价,在压价中偷工减料,菜品越来越减成色,我在美国吃过中国人办的中式餐,一份夫妻肺片,看不见牛肉,光是汤汤水水,吃了半天也没吃到什么东西,只得感叹骗人。
骗人的最后结局,是美国中国菜馆的名声越来越坏,美国人想吃中餐,只去美国人经营的中餐馆,美国人开的中餐馆,食材地产,绝对没有添加剂,吃着放心,厨师也是美国人,这些中餐馆的美国厨师,也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但味道上做了些调整:四川菜不那么麻辣了,广东菜不那么甜了,再加上分餐式的服务,很受美国人欢迎。可见,任何一个国家在接受外来文化时都要适应本土的文化环境,最后能够为本土民众所接受,那才是最后的成功。
起士林菜品冠以西班牙猪排、意大利小牛肉的菜名,绝对不会有人去西班牙、意大利考察那里有没有这道菜,即使考证出来对起士林也没有意义。只要自己的菜品食材地道,烹调得法,最后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应该是创造了自己的菜系。如今大家正在研究津菜系列,起士林菜系可以自成体系,不仅属于津菜系列,还可以在中国八大菜系中独树一帜,至于最后如何认定,还要请大厨和美食家们共同鉴定。
题图为起士林橱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