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寨县沙河乡垒峰村位于大别山深处,是全乡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一个村庄。2001年7月,沙河乡财政所副所长郑才刚被选派到这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当时全村近一半村民住着土坯房、缺衣少粮。郑才刚心里很沉重,抛下一句话:“从现在起,垒峰村就是我的家!”
一年间,郑才刚带领群众修通了3条村组公路;开垦出300多亩荒山,打造了一座“绿色银行”;组织群众生产300多亩反季节蔬菜,并亲自到武汉一家蔬菜批发市场找销路。他还带头出钱并号召全村党员献工捐资,为孤寡、五保老人新建和维修房屋,并经常骑着摩托车到20公里外的镇上,帮村民办理证件、存钱、给村里在镇上寄读的孩子们捎米捎菜等。
乡亲们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回报郑才刚。2002年,郑才刚的孩子郑伟被确诊为白血病,村里70多岁的老奶奶曾祥美,两次步行10多公里山路前往医院探望;60多岁的胡永贤挑着几十斤木炭送到郑才刚家,给病中的孩子取暖。
2003年6月,郑伟不幸离开人世,数百村民自发前去送行。被郑才刚救助的学生胡晶晶为郑伟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书包,邓家荣老人带来了自己亲手缝做的布鞋……
而就在郑伟去世后的第4天,强忍悲痛的郑才刚又出现在村道攻坚的施工现场。
2004年,宿松县水产推广站站长唐吕平被选派到该县千岭乡竹墩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一到任,他就带领群众兴修水利、修路建桥。第二年,在进行学校危房改造时,他被确诊得了肝癌,不久又患上了胃癌。术后,他身上插着化疗的管子与村干部一道去县里争取资金,并负责监督施工,终于把一座破败的学校建成了全县示范小学。
县领导劝唐吕平放下工作,安心治疗,他回答:“没让竹墩村脱贫致富,我死了也不能闭眼!”
2006年底,竹墩村人均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唐吕平的任期也结束了。他最后一次参加村委会,含着泪说:“我就要离开竹墩了,但我的心永远留在这里,永远和乡亲们在一起。”临走,还执意留下1000元钱为拓宽乡村公路买点黄沙、石子。
为了让乡亲们早日富裕,有的选派干部累倒在工作一线,有的过家门而不入……他们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沈浩”。
郑才刚说,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将你举过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