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9岁的田家沟村民伍远程在表演花灯戏《十谢共产党》(2月6日摄)。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沧桑巨变,歌为心声。几十年间,在遵义这片圣地上,红色歌谣传递着深深的鱼水情;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实现新的跨越。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沧桑巨变,歌为心声。几十年间,在遵义这片圣地上,红色歌谣传递着深深的鱼水情;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实现新的跨越。
红色歌谣唱出鱼水情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十送红军》很快在遵义的土地上唱响。遵义人民还编写山歌颂扬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
“红军穷人心连心,鱼水关系怎能分,红军爱民如亲人,穷人永远念红军。”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街,近3公里长的石板路见证历史。今年86岁的土城镇农民罗明先,当年只有11岁,至今没有忘记红军给穷苦百姓开仓分盐的情景:“红军还没到达时,国民党反动派就造谣宣传,不少大人小孩跑到山里躲起来。可是,红军来了,就住在街上,一来就开仓给穷人分盐分粮,用行动粉碎了反动派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