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干群结对子”活动,便民小卡片、社区志愿者、“小手握大手、文明一起走”行动,一个个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提升着社区的文明。滨海新区迎宾街多个社区仅今年以来,就组织辖区志愿者和街道机关干部与200余名孤寡老人、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和未成年人等结成帮扶对子,为出行不便的人群提供供热信息、帮助买米买菜、扶老携幼等活动,以此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增进邻里和谐。
“我是四公司的一名买断职工,以前靠四处摆摊卖菜为生,生活很不稳定,社区党总支知道后,主动上门服务,后来为我找了一份当保安的工作,每月1600块钱,还给上五险,使我有了固定收入,还告别了四处打游击的日子,我终于能够体面的活着了。”这是建安里社区居民陈胜发自肺腑的一番话。
近来,迎宾街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注重为民服务,注重管理创新,使街道发展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有新气象,社区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和谐激扬的乐章在社区荡漾!
“残疾人及困难户是最需要关怀的弱势人群,只有把他们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促进社区的和谐。”滨海新区迎宾街工委书记张秀起这样告诉笔者。建安里社区的李林是一名孤儿,且患有精神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及时为他办理了低保救助,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为社区居民在经济上解难、生活上排忧、思想上解惑,迎宾街这根服务“链条”成为了拉近邻里间关系的纽带,增进了社区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阳春里77岁的吴大娘一儿一女先后因车祸去世,这几年一直跟着姑爷过,去年,姑爷另娶后,感觉精神更压抑,生活很孤独。结对子过程中,街道干部主动掏腰包购买慰问品去家中看望,嘘寒问暖。老人逢人便讲:“我特别感谢这些社区干部,他们经常来看我,问我身体怎么样,家里缺不缺东西,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
社区工作人员既是居民的服务者,更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该街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创建平安型家园的有力举措,所有街居干部分片包干,实行每日巡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解决,进而使居民生活更加安心。为切实掌握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该街将入户走访排调工作从临时的突击性活动转变为长期工作,制定了《街道干部定期下社区走访制度》,还重点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各班子成员深入社区,察民情、解民意。“街道‘一岗双责’制,给我们每名干部都上了维稳弦,现在干部下去的多了,居民上来找的少了,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提起街道推行的“一岗双责”制度,街道干部常深有感触地说。
良好的精神面貌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该街从创建和睦型家园入手,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
街道高度重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宣传教育,积极选树典型。建安里老党员王淑荣结识了一名家庭困难的盲妇,从此,她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到她家里给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天冷了提前洗好棉衣、棉被;天热了,及时清洗该换洗的衣物。逢年过节她还总是买上应季的水果糕点。有时看到她家太困难了,就接济接济。这一帮就是15年。
几年来,该街深入开展“邻里一家亲”活动,在各社区开展和谐楼栋、和睦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发挥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一大批优秀人物纷纷涌现出来,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家住滨海新区迎宾街地球村的独身老人张大爷没忘记自己曾经得到过社会的关爱。他多次找到滨海新区迎宾街地球村居委会,让工作人员联系有关部门,老人要完成一个愿望,就是在自己去世后捐献遗体。
活跃在滨海新区迎宾街各个角落的志愿者队伍,无私奉献着爱心,给别人带来幸福:带领残疾人参观市容市貌、集中清理“小广告”……广大志愿者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了无数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