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明星微博到官员微博再到政府微博,“微生活”的覆盖面似乎正越来越广。日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通了微博。院长张立勇表示,既然开通微博,就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我们开通微博,就是把各项工作全方位对外公开。这个公开的过程,就是把我们法院、法官逼到墙角,把自己推到最广大网友的面前。通过网友监督,让法官不敢违反法律规定,必须公平、公正地作出审判和判决。”
微博问政已成燎原之势
2011年以来,微博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大量政府机构、官员纷纷入驻微博,微博问政日益升温。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近期实施并完成了《2011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浙江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就是官员中的一位“微博控”,他目前在“政法官员问政热度排行榜”排名首位:“现在领导调研,基本都是下级机构安排的,调研结果往往比较片面。有了微博之后,官员可以直接与群众沟通,获取的信息更加鲜活。”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看来,微博问政让“政治进入官员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根据去年统计,有1/5的公共危机事件都是从微博上首先发起的,微博相当于自媒体平台,一旦发生危机事件,相关机构就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更好更快地发布公告。”
官员开博亦有隐忧
张志安告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政务微博都是“选择性公开”,大多数政府官员都只会发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主动屏蔽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很多官员依然遵循“重报态度、慎报结论、再报进展”的原则,仍倾向于单向度发布信息,对于民众的质疑和询问,却反馈不足,“倾听的姿态不够,目前微博有用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