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的主题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高度重视基层群众话语权,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没的声音”。(南方日报)
???在这次会上,汪洋推荐了一封普通公民的来信,给与会人员参阅,使这名叫杨馥铭的“声音”“从最基层直达省委全会的会场”,使之成为倾听“沉没的声音”的典型例子。
???我们的工作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与人民群众产生血肉联系,我们的工作才会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工作,不仅能获得巨大的能量,也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我们从事的工作,就是人民群众之需要,这会使他们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我之所为即他之所想。他们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用汪洋的话说:“杨馥铭的这份建议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搞好社会建设的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如果我们埋头干事,不抬头看天,不去基层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我们干的工作就会与群众的要求相去甚远。即使是群众想做的,也会在实践过程中与实际相脱离,多走弯路。如果我们经常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没的声音”,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贴近实际,就会想群众所想、为群众所为,就少走弯路,就不会用“摸着石头过河”来敷衍群众、搪塞责任,也不会让纳税人的钱打水漂。
???无论从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还是从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出发,只要我们领导干部都能像汪洋提醒的那样,多深入基层,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特别多听些来自基层“沉没的声音”,一定会大大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和热情,也一定会使我们的工作获得巨大的能量,并在群众那里取得科学发展的真经。不信,大家都来试试!(管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