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贝志城
编者按:
中国作家终于开始“组团”宣战了,而且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苹果”,这把利剑究竟是刺穿了“苹果”,还是仅仅给“苹果”削皮而已,我们都有理由拭目以待。
其实,最近几年,中国作家维权的事件着实不少,也真的拿几个网络巨头开了刀,这次以“组团”的形式,和“苹果”宣战,可见中国作家维权意识的提高。
姑且不论官司谁输谁赢,中国作家的进步有目共睹,从以往的“爬格子”到现在的“网络维权”,希望他们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再多些好作品。
继今年“3·15”,50位作家、出版人联名声讨百度文库之后,这些原本生活安静的文人们再一次结成同盟,在韩寒、李承鹏等5位作家和路金波、沈浩波等5位出版商的联合倡议下,“作家维权联盟”日前在北京高调宣布成立。
为中国的作家们提供免费的网络侵权诉讼代理是“作家维权联盟”的不二使命,联盟的LOGO是一把横着的利剑,在这把剑的下方写着一行醒目的字——不要让互联网变成著作权肮脏市场。似乎,每次利剑出鞘,必有惊人斩获。
“作家维权联盟”刚刚成立,这个组织是否能有效使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得以净化,还要看未来的发展。毕竟,“50万的赔偿上限对于百度来说,如同毛毛雨一般。”作家维权联盟的执行人贝志城说。
尽管,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对这一联盟还持保留态度,但是中国作家们已经准备行动。
刚刚成立不久暂不开放报名
在作家维权联盟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有40多家媒体到场一探究竟,除韩寒和彭浩翔因有事在身没能出席发布会之外,其余8位发起人和执行人贝志城均抵达现场,据了解,联盟的维权方式是,愿意参与维权行动的作家与维权联盟工作人员联系,联盟给作家快递维权材料,供作家签署,搜集侵权证据,进行公证,发出律师函,警告侵权人,并起诉索赔。
“在现实中,许多作家即使发现被侵权也不愿意打官司,因为打官司的成本过高,往往赔偿的费用抵不上打官司的费用。”贝志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打一场官司的律师费大约要1万元,加上公证费等其他费用,总计需要14000元,而且耗时较长,且赔偿金额通常是区区几千元,也就是说每打一个官司,作家自己要往里面贴五六千,所以作家不愿意打官司,有的出版商也宁愿多做几本书来弥补损失。“所以我们才成立这个联盟,就是为了节省作家的精力,由联盟出面维权,并将胜诉所获赔偿金额的80%归还作家。”贝志城告诉记者。
联盟成立时,已经与包括发起人在内30位作家签约帮他们维权,“但我们现在暂时还不能放开报名,想与我们合作的作家请稍等一两个月的时间。”贝志诚告诉记者,这一两个月内,“作家维权联盟”主要是把工作理顺,将第一个官司扶上正轨,这其实是一个获得作家信任的过程,“现在签约的30位作家都是与我们非常熟悉的。”
贝志城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7月12日,畅销书作家孔二狗在微博里调侃道,“今天签署了作家维权联盟寄来的起诉委托代理文件。需要签60多个字,边签边感慨他们的工作认真。开始时,我还在认真地阅读每一项委托,后来不耐烦了,只找该签名的地方签。快递拿走文件后我心里一惊:要是那么多文件中藏着一份是委托卖身合同怎么办?”
“朋友尚且如此担心,那么那些素未谋面的作家心中肯定有更多疑问。”贝志城说,“所以,给我们一些时间证明我们并非在挂羊头卖狗肉。”
不怕赔钱维权打算一陪到底
据了解,作家维权联盟由于注册公益组织未果随即转而注册公司,联盟由执行人贝志城、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和当当网CEO李国庆各捐资100万元注册,其余10位发起人每人出资几千元,运营资金总计300多万元,“这3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我们是打算赔两三年的。”贝志城说。
虽然每打一个官司,胜诉后获赔金额的20%留给联盟做运营资金,但这依然不足以弥补运营成本的支出,“要知道,法律诉讼成本、人工成本、公司场地等都需要钱。”贝志城告诉记者,他本人在联盟里不拿一分钱工资、不报销任何费用,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但联盟里其他员工的工资都是行业里中上水平的,“如果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那么即使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做好事的人也会越来越少的。”贝志城说。
这样看来,“作家维权联盟”公司还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所以贝志城称联盟其实算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我们的公司自从注册那天起就希望它能早日关门大吉,希望这一天来得越快越好。”贝志城说,“因为那就表明,出版界已经被净化得差不多了。”
据了解,“作家维权联盟”成立前就已经做了预算,“以每年打500万元的官司来计算,公司做好了每年亏损100万元的准备,所以从我们现在的运营资金来看,至少能撑个两三年。”贝志城说,“至于两三年后,我想资金的来源也不用发愁,至少我自己仍愿意捐钱继续维持公司运营,还有一些别的好朋友也向我表达过愿意支持。”
联盟维权首战
瞄准劲敌“苹果”
虽然“作家维权联盟”刚刚成立没多久,办公室里还依然能闻到刺鼻的装修材料的味道,但贝志城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向第一个强劲的敌人发起进攻了,这个敌人就是美国“苹果”公司,其App Store中国区里可以下载到盗版图书软件。
“由于‘苹果’从每个收费应用中提成30%,所以情节甚至比百度文库更为恶劣。”贝志城强调,“而且很多使用App Store的用户根本不知道从‘苹果’商城里居然下载的是盗版图书,而且他们本来是有消费能力的白领阶层,这对出版业的实际伤害是非常大的。”
目前“苹果”App Store中画报类杂志下载排名最靠前的《周末画报》应用iWeekly总计被下载200余万次,并被评论220次。贝志城照此推算,同样被评论了220多次的作家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的盗版应用,估计在“苹果”商店的下载次数应该也同样超过百万。
由于一个盗版图书软件往往是将好几本书打包批量上传,因此以一个图书软件下载量为10万次计算,中国的出版业在“苹果”App Store中的损失在上千万元绝非无稽之谈,此前已经有包括乐视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及作家朱金泰等著作权人启动了对“苹果”的盗版侵权诉讼。
据了解,“苹果”提供的图书产品下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iBooks商店和App Store中,而绝大部分盗版都集中在App Store的图书应用中,据初步估算,图书音像类应用在“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总量至少占到15%至20%,也就是说,在App Store总计50万个应用中,大约有10万个涉及出版资源的应用。
“在美国良好的版权环境下,上传图书类应用,是要求提供版权证明的,而在中国,‘苹果’却没有此类要求,它只有在已上传的应用被投诉后才要求应用开发者提供版权证明,并要求盗版应用下架,可这时损失已经产生了。”贝志城告诉记者。
目前,对于“苹果”诉讼的取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再过一到两个月作家维权联盟就会与“苹果”对簿公堂,“之前我们与‘苹果中国’有过接触,他们将责任推给美国总公司,而美国总公司基本上就处于不予理睬的状态,傲慢的态度令人无法接受。”贝志城对此非常气愤。
但与百度文库侵权的案子比起来,贝志城认为,告“苹果”除了因跨国官司的手续繁琐之外,从技术上来说,胜算的可能性比告百度更大,“证据非常充分,而且它是靠盗版直接获利的,情节比百度恶劣很多。”贝志城对此战显得信心十足。
文/摄新报记者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