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说明孩子长大了。父母要做的不是跟他对抗,而是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家里有个两岁的孩子,简直时时刻刻都能炸开锅!“我的”、“不”成了他的口头禅;稍不满意就大哭大闹;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
可这却恰恰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第一反抗期。
这时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他想要拥有这个世界,而父母却总是希望他“听话”,这就使他总感到自己处处受限、被干扰;他只想让别人按他的想法做,而自己的能力又有限,往往只是别人在支配他;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空前活跃,可行为表现却多是破坏性的或出格的。
所有这一切令父母难以忍受,也让孩子自己经常遭受挫折并感到烦躁,因为他的尝试通常是败多胜少,比如他想自己吃饭,却怎么也不能把饭准确地送进嘴里;而他的语言能力又难以表达那些失落和不安,所以他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
当孩子乱发脾气,胡搅蛮缠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先给孩子讲道理,和他商量着来。但处于反抗期的孩子,道理往往是讲不通的,他们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孩子在与大人的抗衡中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在与成人的对峙里,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感,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动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种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
对待反抗期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力转移法和冷处理法。
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件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把他的注意力从正在跟你纠缠的事上转移出来。年龄越小的孩子,这招越灵。
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走开,不搭理孩子,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冷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情绪转化的过程,这就是冷处理的作用。如果大人不给孩子这个时间和空间,并且自己也不冷静,只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让他更加心浮气躁。长此以往,想培养孩子的好脾气就有难度了。这就像在幼儿园里,老师的嗓门越大,孩子们越是听不见,老师轻轻说一句,孩子们却都安静下来了。所以说,孩子发脾气了,我们可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文/刘湘梅(京师创智早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