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钱江三桥接近抢修工地位置,三条车道并成一车道。 |
引桥塌落抢修虽神速,但有关方面至今未提追究责任方,引发杭州市民担忧
“钱江三桥?我不走那里”
传说中“早晚要塌”的杭州钱江三桥,7月15日终于“一语成谶”,南引桥西侧车道部分桥面突然塌落。
嬉笑怒骂之余,大家关注的热点依然是钱江三桥主桥。此桥1997年建成,其间大修一年多;设计时速70公里,实际只允许开到50公里,而且很早就不允许货车通行。即使是如此“呵护”,它还是顶不住。对比之下,不远处的钱江一桥,已年过半百而不衰。
钱江三桥本身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从塌桥发生至7月20日,杭州市交通局对此一直没有正面回复。羊城晚报记者发现,迄今为止,杭州市交通局只提到安全检查和抢修工程,没有提及是否考虑追究施工方、监理方或主管方责任。
虽然在引桥部分塌落后仅几个小时,钱江三桥即复通双向两车道,但7月20日羊城晚报记者在杭州搭乘两辆出租车,司机态度都很坚决:“我不走那里。”
7月20日上午,在杭州市交通局办公室,一位姓袁的女办事员礼貌而坚决地回绝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申请,也不同意提供其实已在本地见报的新闻通稿。
断桥已拆完,准备挪走
由于钱江三桥禁止步行,7月20日上午8时50分,记者坐车从钱江三桥由南往北行驶,沿途看到塌落路段戒备森严,周边至少有4道关口,超过十位保安和交警把守,不允许任何非工作人员靠近。
从大桥车道上远望工地现场,几乎已看不出15日凌晨塌落的痕迹。抢修工程低调而神速:引桥货车塌落处的断裂地段已被红色的三道杠铁栏围上,与原本的白色水泥墩和红色铁护栏连成一体,不仔细辨认,几乎看不出来此处曾经发生过护栏塌落。
而在塌桥下方的匝道上,则安放着被拆下的桥面水泥残块。几位工程人员正拿着工具进行处理,残块断面围着排布整齐的钢筋,包住内层的混凝土,但粗细程度及水泥和灌浆等是否达标,则无法凭肉眼识别。记者试图接近工地,被交警拒绝。记者拿出记者证和采访函,交警依然表示不能进入施工工地:“这里是工作区域,不能随便接受采访。如要采访,请联系政府部门,获批准后再来。”
在接近南引桥的匝道上,十几位戴着安全帽的工程人员步行往工地。一名工人告诉记者:“我们这几天都是24小时连续作业,现在断桥已经拆完,接下来是清理现场,把断桥挪走,至于什么时候修好,那就不知道了。”
记者问:“交通局表示要保护现场,但残块已经拆下,怎么保护?怎么分析肇事原因?”工作人员看了记者几眼,回答:“保护现场不等于维持现场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