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个年仅22岁的生命,在缓缓流过中原大地的沙河上永远定格。
赶到岸边的群众含着泪水,一遍遍地呼唤着他的名字——赵庆新。呼唤声响彻天地,却再也听不到回应。
6月28日13时许,为抢救落水青年,共产党员、武警天津总队三支队九中队副班长赵庆新在河南省漯河市英勇牺牲。
中原大地见证壮举
河水呜咽怀念英雄
“他用生命托起别人生的希望。”沙河畔的漯河市群众念叨着赵庆新,念叨着不久前发生在这里的英雄壮举。平静的沙河水泛着涟漪,似乎在为英雄的逝去呜咽……
事发当天,正在休假中的赵庆新受战友邀约,来到漯河。下午1点,他与战友一起到金沙滩浴场欣赏美丽的沙河风光,突然发现一名男青年不慎落水。时间就是生命,万分紧急之时,水性不太好的赵庆新仍然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营救落水青年。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将落水青年推到岸边,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溺入水中……
多么美好的青春,多么感人的壮举!人们怀着敬佩、感激的心情谈论着赵庆新的事迹,“这么年轻就牺牲了,太可惜了!关键时刻舍身救人,这种精神值得弘扬!”漯河市委副秘书长李亚民说:“漯河人民永远忘不了赵庆新。”
从当地报纸上,人们看到这位素未谋面的英雄的履历:赵庆新,男,汉族,共产党员,天津蓟县人,1989年2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2008年5月入党,武警天津总队三支队九中队三班副班长……
战士永远听党话
平凡岗位写忠诚
“一个忠厚朴实、乐观向上、英勇无畏的好班长、好兄弟,还没来得及道别,就匆匆离去……”中队长刘杰跪在河滩沙地上,哽咽着呼唤赵庆新的名字,不久前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中队半年纲要考核中,赵庆新3次向他请缨,发挥老班长的带头作用,一人挑起多项工作,完成得那么漂亮!
一切好像都在昨天:去年11月,下士符力军的母亲生病,临回家探望前,赵庆新拿出500元钱塞到他的手中,一再嘱咐要给母亲带点营养品。
2008年夏天,当时还是新兵的下士朱运龙患上甲沟炎,赵庆新每天用小刀帮他修剪趾甲、敷药、包扎,直到痊愈。上等兵陈醒一次夜间发高烧,来叫哨的赵庆新发现后,赶忙找来退烧药让他服下,并主动请示中队替他站哨……昔日的温暖仍触手可及,官兵们的双眼却因泪水变得模糊。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赵庆新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赞歌。中队担负滨海光电信息产业园守卫任务。3月2日凌晨,两名窃贼带着铁钳和刀具,趁黑爬进园区,企图盗窃电缆,被担任执勤领班员的赵庆新撞上。两名窃贼见状撒腿就跑,赵庆新奋勇直追,其中一名窃贼挥舞铁钳反抗,赵庆新抡起警棍与其搏斗,并与随后赶来的应急小组一起将两人制服。赵庆新因此负伤,背部缝了7针。
“入伍第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获得上级嘉奖。”说起赵庆新的英雄壮举,支队政委郝文全深感痛惜:“瞬间的行为,表现了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他短暂的生命朴实无华,用行动践行了对党的誓言。”
好男儿志在千里尽义务报效国家
7月3日,青山翠柏环绕的盘山烈士陵园响起声声哀乐,赵庆新烈士的骨灰安放仪式在这里举行。亲人、战友、乡亲和300余名学生穆然肃立,白花朵朵,哀思绵绵。烈士归来,曾养育他的故土为之哀痛、为之骄傲。
“这孩子打小爱看战争片,崇拜军人、崇拜英雄,有时着迷了,连饭都顾不上吃。中学时,他书包里总装着军事、战争题材的书。”邻居、初中同学谈论着赵庆新。蓟县是革命老区,赵庆新从小在红色教育熏陶下成长起来,参军报国,成为英雄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2006年征兵工作一开始,初中刚毕业的赵庆新就到村干部那里报了名。“家里就一个劳力,我想让他帮着干干农活,或者到外地打工补贴家计。村干部也帮我说过他,可这孩子那股犟劲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父亲赵永强哽咽着说起自己的儿子,“可是到部队后,他年年都报回喜讯……”父亲始终为赵庆新而骄傲。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望着赵庆新的遗像说,去年这时候,赵庆新休假回来,还在地里帮他干农活,“这孩子打小心眼就好,手脚勤快、喜欢助人。”邻居郝大娘还戴着赵庆新当兵后给她寄回来的护膝,2007年郝大娘到天津看病,赵庆新请假到医院为她送饭、陪床……家乡人们心里装着赵庆新的种种好,在这个时候却都哽咽着难以说出口。
赵庆新牺牲后,武警天津总队党委作出决定,批准他为烈士,并为他追记个人一等功。“他是部队的骄傲,也是家乡的骄傲。”蓟县民政局局长赵嘉兴说,“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武警战士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