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科技的融入正使滨海新区的农业发生着改变。今年,22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在新区农林牧渔各领域的纵深渗透,在带来高附加值的同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引领着新区都市农业驶向高端化。
中国对虾新品种 助新区水产精养领冠行业
“我们希望借助‘黄海一号’这个新品种的引进,重新把中断多年的中国对虾水产养殖带回天津,同时也为行业摸索一整套中国对虾的高效精养模式。”汉沽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程师张井增告诉记者,中国对虾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一时,当时占到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是我国海水养殖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但从1993年起受到疫病的侵扰,海洋捕捞量骤降约九成,到1997年的全国捕捞量尚不足800吨,而汉沽现已经绝迹3年。随后汉沽便开始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但近年的养殖成功率也出现下滑趋势。
此次引进的“黄海一号”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所耗时多年研制的第一个海水养殖新品种,虽然目前混养模式已在全国成功推广,但此次汉沽水产技术推广站将首次进行30亩的中国对虾高效精养实验,项目成功后预计亩产将达500斤/亩,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如果示范成功将有效解决目前新区对虾养殖产量高效益差的局面,同时也具有精养中国对虾的示范意义。
据了解,滨海新区今年还将“因地制宜”引进耐盐碱园林绿植、全株玉米、肉羊优质品种等农业新品种,把新品种的科技属性直接植入行业。
牛粪水变废为宝 实现农业畜牧业通联
除了科技新品的直接介入,农业新技术也将使奶牛的粪污变废为宝,进入良性生态循环,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的通联。“经过氧化的综合处理转化,牛粪水可以变成农业的灌溉水源,这在奶牛废水处理上还没有先例,同时含有牧草纤维的低养分牛粪在经过有氧处理后也可以变成优质的有机肥。”大港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科刘炳才告诉记者,对粪污的流水化处理一方面降低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也切断了疫病细菌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引进粪污综合处理技术后,生态循环的理念将更深的植入新区畜牧业的发展。
“每天大约有140立方米的粪污水能以2∶1的比例转化为70立方米的再生水,我们可以直接把水当作园区绿化的灌溉水源,或是清洗棚舍。”据天津神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在实施后,企业近3000头奶牛的粪污将实现流水化处理,预计每年可循环利用的污染物约1800吨,产生再生水资源2.2万立方米,生产有机肥8500吨,同时实现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的零排放。
相较农业新品种自身所附带的科技属性,农业新技术则更容易突显出其对整个行业的普惠性,今年新区将陆续在各领域推广海水鱼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等农业新技术。
随着今年滨海新区首次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2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在新区农林牧渔各领域向纵深渗透,引领着新区都市农业驶向高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