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张亮
8月31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部署会议。省委书记孙政才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儒林主持会议。以此为标志,吉林省正式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六五”普法规划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吉林省“十二五”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宏伟的法治蓝图。值此吉林全省上下认真推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之际,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近日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专访。
推动富民强省战略实施
目前,吉林省正在抓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实施“三化”“三动”战略,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孙政才表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中心任务,必须围绕“十二五”目标任务和相关法律需求,安排落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把“六五”普法的过程转化为服务和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过程。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法制宣传的中心任务。在“五五”普法中,吉林省坚持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承担富民强省的推动者、保障者的重要责任。如实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以来,吉林省司法厅积极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法律服务体系,组织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先导区建设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孙政才表示,“六五”普法要着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广泛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强化市场法治观念,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化解经济纠纷。要着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要着眼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等重点工作,深入学习宣传涉及城镇建设、征地用地、投资融资、财税金融、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牢牢把握住民生主题
建设法治吉林,人人有责;推动“六五”普法,人人受益。吉林省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始终牢牢把握住了“民生”这个时代主题。 “五五”普法期间,吉林省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将51万名“关破并改”国企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启动61.8万名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等群体参加养老保险试点。开展法律援助服务民生工程,帮助困难职工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做好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孙政才表示,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民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国企改制、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食品药品安全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法治建设内化于人心
法治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将法律内化于人心,成为人们的文化自觉。孙政才对记者表示,建设法治吉林必须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将其与法治实践、群众文化生活和公民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学法守法用法的实际行动,不断夯实法治吉林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孙政才指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吉林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贯穿于法治实践的全过程,努力探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文化社区和法治文化乡村创建活动,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根基。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与具有吉林特点的动漫制作、影视传媒、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文化产业相结合,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之中。
全方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吉林“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法治吉林的各项工作体现到社会管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善于用法律手段预防和解决矛盾,积极构建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对此,孙政才深有感触。他指出,法制宣传要注重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切实搞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注重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正确看待问题、理性处理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切实把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践。本报长春9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