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
“无车日”本是舶来品,起源于法国。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到2000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7个国家的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现在越来越多亚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
在“世界无车日”这一天,很多的法国市民会将自己的私家车停在车库,选择坐地铁和公交去上班;一些小城镇还会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而在比利时普通民众的眼里,无车日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不开车,这一天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日”,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从当天早上9点到晚上7点,布鲁塞尔有16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封闭起来,机动车不能进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交通拥堵程度可以说令人非常苦恼。22日当天,莫斯科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费用都将打五折。此外,莫斯科还将在当天增加410辆公共汽车、150辆无轨电车和70辆有轨电车上路,为那些在“无车日”活动中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
在我们中国,随着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明显:城市交通拥堵越发严重,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城市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更有甚者,作为道路参与者之一的汽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社会道德,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但国内众多城市在“无车日”,要么以行政方式禁止私家车和公车上路,要么划定的无车日禁行区仅维持半日便无疾而终,更有富豪以砸毁名车这种较为极端的方式倡导环保,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无车日”沦为一场“表演秀”。
尽管仅有的一天“无车日”相对于交通和环境压力成效甚微,尽管“无车日”在发源地欧洲的影响力已日渐衰弱,但其所体现的城市交通理念、环境保护理念无疑是应当提倡的。“无车日”应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换一个更绿色的方式来生存和发展,让人与车、车与自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