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华网南京10月1日电(记者王骏勇、朱旭东)十月的乡村,一派收获的气息。国庆是长假的第一天,人们或在家休息,或走亲戚串门,或出门旅游。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留在自己的岗位上,或为乡亲们看病抓药,或维护着农村交通安全畅通,或为百姓提供咨询和调解服务,他们用自己的工作默默守护着乡村的和谐安定。
乡村卫生室上空的鲜艳国旗
1日早上6点,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李尖村医生李云轩就来到村卫生室,挂起了五星红旗。他的同事陆玉花、陈爱云、尹学欧同样早来。“今天是国庆节,回家过节的人很多,说不定有人需要我们帮助。”李云轩说。
李云轩是村卫生室的室长。四明镇是省级贫困镇,从今年开始,射阳县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
到了11时,已陆续有21人前来就诊,这是往日一天的门诊量。患者大多是感冒,21人的平均处方值只有9.8元。
记者调阅了卫生室今年8月1日至31日的电子处方,共465人就诊,总费用4781.32元。其中药品3938.42元,平均处方10.28元,而去年同一时段平均处方值是21.16元。
李云轩说,以前村医主要靠药品生存,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村医每年仅财政补助就有1.4万元,加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诊疗费,全年收入能有2万多元。“村民看病的负担减轻了,村医的收入也增加了。”
乡村婚车的“交警驾驶员”
33岁的周栋是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宗言村的驻村交警。尽管是轮休日,他1日一大早还是来到分管的几条主干道上看看。早高峰结束后,他又来到宗言村警务室,让值班联防队员将国旗挂到门头上。
将当天的工作安排妥当后,周栋跨上摩托直奔村里老景家。老景家的儿子国庆结婚,“他们找到我,说是好日子要找一个水平和威望高点的开主婚车。”周栋说,这不,按当地的风俗,他刚刚带上新郎去新娘家接被子等物品,之后再去接新娘子。
10点多钟,记者联系上他时,周栋正开着主婚车进村口,红红的“喜”字老远就看得见。
周栋告诉记者,这几年农村发展快,条件好了,不少人家都买了车,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也要跟上。村里有一条主干道连接340省道,车流较大,路边有不少黑车,还有的私家车乱停乱放,附近水泥厂的大型货车开得快也容易出事。这些都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我的目标是把分管的农村变成文明交通的孕育地,经过我的努力,让村民养成良好的交通素养。”说完,周栋又跨上摩托车去巡线了。
乡村“法治驿站”的父子升旗手
早上7点半,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村的葛彩兵,就带着13岁的儿子,将一面国旗牢牢挂在了自家楼下大门边3米多高的木杆上。国旗随微风飘扬,十分醒目。
他家的二层楼,楼上住家,楼下是办公室——“彩兵公民法治驿站”,一个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等服务的场所。
“这个驿站可以说是一间不关门的公共办公室。”葛彩兵说,平常乡亲们有什么需要咨询的、邻里纠纷要化解的、要打官司的,随时都可以到这里来。
“国庆放假,大家都在,说不定有人要来咨询。”本来打算国庆期间带儿子出门转转的葛彩兵还是留了下来。1日8点不到,接待了第一位来访者。这是40多岁的徐某,妻子在靖江一家工厂打工,两天前发生事故,两个手指被割伤,正住院治疗。他来咨询这算不算工伤,该不该找厂里要钱。“我跟他详细介绍了工伤的要件,同时要他留好劳动合同、工伤保险证明等证据,以防万一。”
葛彩兵平时要在镇法律服务所上班,一周两天在驿站做接待工作。“虽然累一点,但能以自己所学替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有成就感。”说着,电话铃响了,一个前来咨询婚姻问题的来访者找不到地方,葛彩兵起身到大门口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