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Q:我家宝宝3周岁了,特皮,老爱扔东西,玩着玩着就会拿手上的东西打人,也总爱咬人,一没注意就往你身上咬,总叫他不可以这样,可他就是不听,还嘻嘻哈哈!跟他说他不听就被我打,打过后他还是老样子,为此我真的好头疼。
A:你的宝宝动手“打人”的内在原因是模仿习得。0-3岁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你对他用“打”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示范。你是孩子学习的“镜子”,他只习得你打人的行为,并不具备能力分析你的“打”有什么含义。这样他只能学到,如果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打”来解决;同时你“打”孩子,对他的心理造成的阴影会印刻在他的潜意识里无法抹去。将来,会造就出这样个性特征的他——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和不可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建议:
1、断绝模仿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重要性无需我在此多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前有打过孩子的,先反省自己,觉得是该跟孩子道歉的,就用“拥抱法”来为孩子减压和减轻心理的伤害:把孩子拥在怀中,跟孩子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歉意,并告诉他你会感谢他原谅你,最后一句是“我爱你宝贝!”
2、学会运用“123法则”来鼓励和赞赏孩子。当孩子有不良行为,请运用“123法则”:
“1”是第一步用一分钟表达自己对他行为的态度,如:“宝贝,你把玩具扔坏了,妈妈很生气!真的。”
“2”是第二步用一分钟的时间来跟他沟通、探讨和总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呢?有什么方法更好呢?
“3”就是第三步用一分钟的时间来鼓励和支持孩子改正,尝试好的方法,对孩子的改变给予鼓励和赞赏。
黄绎霖(婴幼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