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来,天津市北辰大地劲吹殡葬改革新风。窗明几净、风格素雅的骨灰堂逐步取代了散落无序的乱葬坟头,鲜花寄情、网络追思的文明祭奠冲淡了乱放鞭炮、乱烧冥币的丧葬陋习。北辰“坚守于理念,执着于精神,成就于创新”的殡葬改革已经取的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一条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要破除陈习了几千年的殡葬旧俗,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北辰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平坟还田“年年平、年年起”,“平了东头,起西头”,骨灰二次装棺埋葬屡禁不止,百姓和政府打起了“游击战”,而政府面对的却是一场周而复始、应接不暇的“持久战”。
风电产业园、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现代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3个市级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京津路黄金走廊、北辰道、九园公路、滨保高速、京沪高铁等道路改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而规划用地上的坐坐坟茔如不及时迁出,势必影响工程进度,阻碍北辰经济发展。迁出的坟茔如不合理安置,必然会出现反复,甚至激化群众矛盾,破坏和谐稳定大局。
工业化发展需要殡葬改革加快步履,城市化进程企盼文明新风拂面,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急需新措施的出台。
为了破解一个个难题,北辰区民政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多次召开殡葬改革推动会,集中力量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最终提出要“大力推行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平坟还田只堵不疏,将逝者的骨灰进行合法的安置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将平坟还田与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统一起来,疏堵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早在80年代初,北辰区就开始兴建公益性骨灰堂,到2000年底陆续建成14座。但由于部分老骨灰堂年久失修、设施不完备,管理欠规范,加之群众不认可这种骨灰存放形式,使公益性骨灰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随着全区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平坟还田工作的日益深入,现有骨灰堂已经不能满足北辰发展的需要。
为此,北辰区找准方向,着眼经济发展大局,坚持从四个方面突破,全面推进镇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
一是以点带面。2008年,北辰区率先在西堤头镇刘快庄村开展试点,区镇两级投资65万元对该村原骨灰堂进行改扩建和装饰美化,使其规模由几百盒扩大到6000盒,并健全了祭奠、纪念等配套功能设施。当年清明节前,区民政局协助刘快庄村开展了大规模集中清坟工作,整合出土地300多亩。又年,刘快庄村650亩耕地中的507座坟头全部平迁,基本实现整合土地资源和推进殡葬改革的双重效益,为物流园区建设、津宁快速、北环铁路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带动镇村经济发展备足后劲。刘快庄村也因此成为了北辰区首个无坟村。试点工作的成功使越来越多的镇、村看到了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也更加坚定了北辰加快公益性骨灰堂规范化建设的步伐。
二是政策扶持。区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北辰区关于镇村骨灰堂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原有骨灰堂进行改扩建,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一批,确保每镇一座,规模与镇村的人口发展计划相一致,以满足域内至少15年的骨灰存放量。建筑设计风格要朴实典雅、庄严肃穆、文明向上。在资金上,政府对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助500元。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了骨灰堂建设工作莫大的动力。各镇村纷纷依据区政府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方案。
三是宣传发动。区民政局多次召开会议,跟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讲政治、算经济账,摆清公益性骨灰堂服务镇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得到大幅提升。区、镇、村民政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村中随处可见宣传标语,宣传车绕着村子不间断广播。对心存疑虑的村民,民政干部加班加点,逐个登门,个别动员。强势的宣传起了作用,公益性骨灰堂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
四是部门联动。建设前期,各镇在广泛征求各村级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履行民主程序,制定适合本镇实际情况的骨灰堂建设方案。区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民政局、区建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公益性骨灰堂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各镇聘请专业单位对新、改扩建骨灰堂项目进行设计,规范工程标准,报区建委把关后,招标建设。建设中,各镇建管站负责工程质量,区建委和民政局抽专人检查监督。完工后,由民政局、建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验收,提出验收意见,报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各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环环相扣,保障工程各个环节有指导、有实施、有监督,使各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完工。
截止目前,大张庄镇、刘快庄村、青光村、东堤头村、李家房子村5所骨灰堂完成了新改扩建任务,并已投入使用。占地近40平方公里的风电产业园、现代医药器械工业园、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等工业、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用地已基本迁坟完毕。全区骨灰堂建筑面积累计增加到1.985万平方米,最大存盒量达到26.45万个。
公益性骨灰堂的成功运行,为北辰的殡葬改革注入了崭新的希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跃升。
村民刘大爷动情的说:“村里的骨灰堂建的好,我们把亲人骨灰安置在这里很放心,存放又不花钱,村民都很满意。如今,好多大企业愿意来投资,我们也得了实惠,我闺女、儿子都在开发区上班。我们老两口也住进了楼房。”
殡葬不仅是一个传统风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唯有从传统殡葬风俗中破茧成蝶,才能让区域经济获得永续的发展动力。
2008年以来,区民政局牵头,在每年“清明”、“阴历七月十五”、“阴历十月一”等群众祭扫集中时期,积极协调全区各单位开展“集中劝阻乱烧纸钱”活动。设立焚烧点,确定责任单位,分片治理。区文明办、民政局、教育局联合向在校学生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号召师生及家长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守则》,摒弃乱烧纸钱的陈规陋习。三年多来,机关干部带头、居委会人员协助、志愿者参与,全区上下严防死守,使劝阻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大家自觉到“指定焚烧点”祭奠,秩序井然,主干道两侧基本无乱烧纸钱现象发生。
2010年,北辰再次创新思路,配合“阴历七月十五”劝阻烧纸活动,以果园新村街为试点,举行了“首次社区文明公祭活动”。居委会代表向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希望大家摒弃乱烧纸钱的陈旧行为,自觉采取鲜花、网络祭奠,家庭追思会等绿色环保形式追忆逝者。500余名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纷纷将点燃的白色蜡烛放在心型“祈福台”上,并向故人敬献鲜花。
同年,北辰区民政局联合有关部门,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绿色”全免费集体安葬仪式,将殡葬祭奠,赋以绿色、环保的主题。整个过程庄重、肃穆,281位逝者长眠于占地一千多平米的环保墓区内。逝者的骨灰全部采用可降解骨灰盒装载,对土壤和水质均不造成污染,并能使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北辰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传统的丧葬礼俗中吹出了一股文明新风。“十二五”期间,北辰区将进一步推进公益性骨灰堂建设,使其满足区内十五年以上的殡葬需求,从而彻底解决土葬和骨灰二次装棺埋葬问题。同时,强化宣传教育,使文明节俭办丧事、低碳祭扫忆故人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相信假以时日,那些陈风旧俗定会成为历史,北辰大地上必将唱响殡葬改革的文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