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天津媒体连续报道了不少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从公交车上乘客突发心脏病众人救助,到老人摔倒路边路人纷纷搀扶,从钓鱼老人救援跳河打工女却不留名,再到18岁中专生勇救溺水打工仔……每条助人新闻的主角,都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普通人;每个感人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平凡却温暖人心的力量。
当我们经历了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一系列事关“道德”的事件之后,当我们连“助人为乐”这一传统美德都需要拿来讨论的时候,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而真实的故事,无法不让我们感动。
其实,我们的城市从来就不缺乏温暖。那位摔倒之后被路人扶起的老人说,“我还以为不会有人扶我呢,没想到有这么多好人帮我”,正是这样的“意想不到”,说明“助人为乐”不会成为传说;而当18岁的中专生白龙起救人之后,母亲虽然心疼冻坏了的儿子,却仍说“他做得对,赶上了就得救”,也正是这种朴素的坚持,证明“见义勇为”的善良和勇敢不会消失。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去助人为乐,而是害怕被讹诈;或许有人会说,那么多人都不上前,偏你就上前了,这是想出名呢——这些理由听起来很正当,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行善从不需要理由。正如“小悦悦事件”中的“第19个路人”陈贤妹,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拾荒老人,她不懂得所谓的“正义”、“高尚”,她只是在面对一个无助的小小生命之时,伸出了她的手。易地而处,当我们如小悦悦一般遭受巨大的困难和痛楚的时候,也一定希望有人像陈贤妹一样伸出她温暖的手,而不是只能无助地目送路人冷漠离开的背影。
在“小悦悦事件”之后,我们曾发出疑问,如果自己也在现场,是否也会冷漠地走过;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之时,是否也会视而不见。而在北方论坛“传递温暖,拒绝冷漠”网络签名活动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因为网友们说:“冷漠不是我们的本性,我们不缺少乐于助人的心和搀扶他人的双手”;“遇事从己做起,从良心做起”……
伸出双手,拒绝冷漠,从自己做起,从良心做起。这就是我们面对他人之困而伸手的理由,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心”,只为当我们遇到困难之时,希望遇到的也会是温暖,而非冷漠。(文/闻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