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家长开车接送学生间接导致了学校附近交通拥堵。 |
![]() |
| 黑校车本报记者 谷岳 摄 |
![]() |
| 塘沽校车的辅导员要对乘车孩子的人数和缺勤的原因了如指掌。 |
天津北方网讯:前天,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货车与该县一辆榆林子镇幼儿园校车迎面相撞,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44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入冬后交通情况受天气影响较大,昨日更是阴雨绵绵,小学和幼儿园孩子的接送问题愈加凸显。本报记者昨天兵分九路,第一时间就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家长担忧:
一辆面包车拉10个孩子
在昨天的众多来电中,读者赵女士的担忧最有代表性。家住外环线附近的她,孩子在和平区五大道地区某国际幼儿园就读,每天自己开车接送,为此没少耽误工作却又无可奈何。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我们一样,在挑选幼儿园的时候大费脑筋。好的公立幼儿园太难进,私立幼儿园费用高不说,有没有校车成为很多学生家长是否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结果,现在就读的这家幼儿园因为有校车吸引了我,当时报名的时候,校车也作为硬件吸引了好几个家长。可是报完名,校车来接的时候我却傻眼了,一辆改装过的长安之星,里面要坐至少1个司机、10个孩子和1个老师。我尝试着询问这是不是太挤了,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安全带,孩子个儿小,一点都不挤。后来我发现,的确是后排5个孩子,中间坐3个孩子和一个老师,前排副驾驶2个孩子。车倒是改装完了,有10多根安全带。”赵女士越说越激动,最后反问道:“一辆面包车,10多个孩子2个大人,这样超载何来安全可言?最后我们还是选择自己接送,现在甘肃出了这个事儿,我不知道是该为那些孩子担心,还是为我当初的选择庆幸。”
根据其所述,记者暗访联系了该幼儿园,发现其租赁的是本市某大品牌校车公司的车辆。现在该园共有100多个孩子,除了30多人家长接送外,其余70个孩子分乘6-7辆校车(视情况而定),开往市内各区。“我们这是最好的,虽然小有超载,但确实不挤,还有老师护送,司机也都是挑选过的,应该说安全没问题。”校方的回复,是认为“家长”如果对加装10多根安全带的校车挑剔,属“草木皆兵”。
与司机闲聊,对方却给出了“不得不超载”的理由。“现在幼儿园校车收费是5公里内一个月180元,再远的280元。一般住在外环线附近的家庭,接送孩子每个月汽油花费在800元,我们要绕道,估计是1000元。我们司机的工资,最低标准也得1400元吧,这要加起来是2400元。按每个孩子平均收240元计算,我们需要拉上10个孩子才能保本。你说,不这么拉行吗?”
而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家长们能认可的“校车”费用都在300元左右,要大幅增加,难度较大。
校车公司:
偷换概念 “带病”运营
昨日下午4时,距离放学尚有一段时间,42中、实验小学等各学校门口已经开始拥堵不堪。曾探讨过多次的“私家车接送造成人为堵车”的问题开始凸显。这其中,有不少是挂着私家车牌照、受聘于校车公司的专车。其中,在南开中心小学附近,记者还看到了揽客的“黑三轮”。
在实验小学门口,记者发现下午4点不到就来了数辆车身上印有绿色“阳光”字样的白色金杯车。而这是校车公司的标记。看到记者抄录车牌号,学校保安赶紧解释:这与我们学校没关系,这都是家长租的。到学校放学时,记者发现,这些车都没有超载情况,每辆车上都有空位。在其余幼儿园、小学等点位的记者也了解到,或许是刚刚发生了事故,再加上阴雨天不少家长亲自接送的缘故,超载现象基本没有发生。
那么,这样的不超载的校车是否绝对安全呢?根据相关线索,记者曾以“客户咨询”的名义来到几家大“校车公司”的办公所在地。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如此介绍:“我们校车公司是合法企业,各种证照齐全,除了与家长签订合同外,还为孩子上一份2万元的乘车意外险,把孩子交给我们尽管放心。”然而,记者在现场均没有发现这些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
那么,这些“校车公司”是否有正规合法的资质呢?市客管办工作人员说:“依据现行有关规定,从事客运业务,相关企业必须具备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相关车辆必须具备车辆运营证,从业人员还要具备驾驶员客运资格证。这些所谓的校车根本没有。应该说,目前除了公交公司开通的‘校线’,以及各出租汽车公司的车辆外,其他单位及个人均没有相关资质。”
既然是“非法”运营,这些“校车公司”口口声声说的营业执照又是怎么取得的呢?记者就此咨询了工商部门才发现,这些对外声称“校车公司”的绝大多数都是“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自称提供的是帮助接送孩子的家政服务。而这无疑是在“偷换概念”,因为动用机动车接送孩子和步行接送孩子在法律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继而联想的是,他们提供的保险一定管用吗?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并未拿到对方承诺的意外伤害险保单。实际情况是,一些“校车公司”的确要求从事校车生意的私家车上车辆全险。但车辆全险能保护到孩子吗?记者咨询保险公司获悉,按照保险公司的相关条款,机动车投保前首先要明确车辆使用性质,私家车肯定不是营运车辆,所缴纳的保险费用也是按照非营运车辆的标准。发生意外后,一旦保险公司在核查中查出该车出事故时正在从事非法运营,将不会对伤者进行赔偿。也就是说,学生乘坐“黑校车”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即便投保也不一定得到赔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保险条款规定,即使是具备营运资质的出租车,如果在发生事故时超载运营,保险公司也会拒绝赔偿。
可以说,当前的“校车公司”大多数是在寻求掩体后“带病”运营,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公交校线:
市区遭冷落 塘沽受欢迎
2003年,市公交集团开辟了10条校线。昨日,在电话中不少家长都已忘记市区还有公交校线在运营,认为这些线路“聊胜于无”。
对此,公交集团工作人员承认校线运营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基本是空载。“首先,由于上下学高峰时段,路途拥堵,校车基本不能按时到达学校,加之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校线车辆无法直达校区,造成学生对校线需求量很低。其次,客观地讲,10条校线覆盖市级15所重点中学,与市内30个较大居民区连接,肯定不能满足本市大部分中小学乘车需求。第三,根据市客管办的校线线路规划,市公交集团选择与校线最为吻合的公交线路,在上下学时段分别抽调两班车用于校线运营。由于校线票价为1元,且需求量非常小,校线车辆基本为空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校线运营对企业来讲完全是亏本的。此外,目前校线早晚发车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按照普通公交车的调度运营方式来运作的。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适宜学生的需求。”
市客管办相关负责人也介绍,开辟公交校线主要解决占公交客运量近10%的中小学生乘车倒乘问题,然而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由于校线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少“黑校车”混杂其中。这些“黑校车”则以多拉人、多盈利为目的,车况和驾驶员资格都无法保障。
与之相对应的,2008年,塘沽率先开通的小学生免费校车则大受欢迎。
昨日下午3点30分,记者在塘沽实验小学站登上了开往塘沽欣美园站的塘沽校线19路。车辆为50人座大客车,车辆配备专职司机和专职辅导员各一名,学校放学后,学生们由各班班主任统一带领出校园,在车站与校车专职安全辅导员核对学生名单并互相签字确认(所有乘校车学生均为实名制) 。3点47分,车辆发出。
在车上,记者了解到该车一般有40多名学生,因为天气原因有部分学生被父母接走,当天乘坐的学生有28名。下午4点05分,车辆顺利到达终点站欣美园,全程非常平稳,没有急走、急停和急转弯的情况发生。一路停靠站点,随行的专职辅导员张阿姨提醒孩子们下车当心,撑好伞,不要在雨中打闹,气氛融洽。
滨海新区塘沽工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免费校车的开通是塘沽为妥善解决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困难,惠及塘沽十余所小学的数千名学生,采取校车公交线和校车专线两种运营方式,在公交线路集中区域,由公交公司利用现有公交线抽调28辆公交车用于校车专车运营,对于公交运力不足地区,由政府出资购置专车作为校车专线运营。为此,政府一次性投入购置50辆校车费用3400余万元,并每年提供乘车补贴约500万元。按照每年各学校学生招生总数的变化,塘沽公交今年共开通11条校车线路。
天津塘沽教育局也设立了专门的校车管理办公室。在开学前,想乘坐校车的学生,要通过递交申请表,写明个人资料和上下车的站牌,然后由负责人员统筹资料,统一安排,杜绝没有座位或超载的情况发生。塘沽小学生免费校车具体运营单位东港旅行社负责人介绍,每天收车后工作人员还将进行车质及车内设施检查,确保乘车的安全。
去年7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对专用小学生校车的防火措施、坐椅、安全带、照管人员座位、车窗、出口、车内布置、车内照明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东港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运营的50辆校车是在2008年购买的,比《条件》出台早,部分设备暂不满足《条件》要求 ,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尽快达标。
如何破冰:
期待政策
给校车“加油”
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曾经就“校车”问题对全校学生开展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学校能够开通校车。面对家长们如此强烈的呼声,万全道小学校长王浩却说:“现阶段让学校开通校车的确有点难。”
至于原因,他认为第一是担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资金。而正是由于这两个共同拥有的“难题”,几乎没有学校愿意尝试。
王浩告诉记者,在校车问题上,学校与家长的立场相同,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其实也有一些校车公司联系过我们,但是考虑到这类公司的正规性得不到保证,所以学校不敢轻易让学生选择这样的校车。”
此外,校车的行车路线也成为让学校头疼的另一难题。据了解,尽管教育部门规定学生应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生搬离了户口所在地。实际上,在现在的很多中小学,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名校”中,人户分离以及择校生的比例已经远远大于就近入学的学生比例。
“学生住在城市的四面八方,如何制定校车路线,一个学校该开几条路线,该购买多少辆校车,都是令学校非常犯难的问题。”王浩中肯地说。“所以开通校车绝不是学校自己能够完成的事,需要政府牵头,多个部门共同合作。”王浩建议说。
政府部门牵头、政策扶持……这样的话语,记者在多方面的采访中不约而同地碰到。譬如市区的公交校线,即使是当前运转良好的塘沽校线,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倾诉了其运营的艰难。“投入太大,免费运营需要大量财力支撑。现在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果要按照国家强制标准对车辆进行拆改,或者另外购置新车,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如果财力允许,我们早换成国标的了……”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徐广宇则从另一个落实政策的角度谈了他对校车的理解。“截至今年年底,本市90%的义务教育学校都将达到现代化标准。当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时,对于校车的需求将会迅速降低。除了鼓励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外,今年市教委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区内入园,积极鼓励家长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接受学前教育。各区县也应该对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更加合理的布局,以方便学生们就近求学。”
即使是被认为“非法运营”的诸多“校车公司”,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在多方参加的座谈会上,谈的也是“政策扶持”和“走向规范”。“应该说规范和扶持现有小学生接送包车服务,是最经济的办法,但是需要突破现有政策界限,同时制定对服务包车的管理办法加以规范。‘灰’的就能变成‘白’的,‘黑’的才能消亡。”拥有上百辆“私家车校车”的某公司老总说。
另一种可控模式是效仿塘沽,成立专业校车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但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覆盖市内六区需要购置40辆,共计近1200万元。此外,专用校车全部为儿童坐椅,每年除去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大约只运行180天,其余时间只能闲置。另外,专用校车国家规定使用年限仅为8年,企业回收成本压力必然巨大。
“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措施鼓励企业购买专用校车,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给予校车公司专用客运资质。从现在的情况看,校车的方向盘完全交给市场,很容易失控。政策如果只是踩刹车,而不加油,也是完全忽视市场需求的掩耳盗铃。”“校车”老总们虽然承认自己行驶在“灰色地带”,但依然期盼政策的阳光能指引他们早日走向平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