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交大附中王竹萱
公元2375年。
我,26岁,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成了一名中学书法教师,已任教两年。
周三早晨7:30,自动床控系统开始启动,微微的颤动让我沉睡的身体慢慢苏醒。不愿起床,不想乱动,就这样又过了十分钟。突然“哗”一声,颤动加大了幅度,床慢慢升起,被子滑落,室内温度降低。寒冷使我彻底清醒。
虽然交通的发达已不需早晨的忙碌和拥挤,但我还是决定早一点到学校。
顺着城市中四通八达的地下轨道,我驾车来到学校。
我的课程内容是教授书法,也就是说,教中学的孩子们用笔在纸上写字。这事若放在一个世纪之前还是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那时,很小的孩子就已具备出色的书写能力。但时光飞逝,科技的发展也在爆炸性膨胀,所以为了减缓人类书写能力的退化和书法的消亡,这门课程逐渐成为了必修课。
走进教室,我打开自动系统。系统扫描定位,汇报学生的到场情况,确认无人旷课,学生们热情地向我微笑着。因为世界人口已缓慢降至合适的数量,他们如今已没有几百年前升学的压力、课业的繁重,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梦想,生活得极其快乐。
我下令让系统关闭教室中的所有信息软件,现在整个教室处于非现代化状态。
“好了,孩子们。我们现在要开始写字了。记住,你们不是在使用电脑和任何高科技产品,只用你们自己的手。”
说完,我在透明板上用毛笔、钢笔、铅笔各写下三句话,分别使用了中文、英文与法文。学生跟着我认真地写着。
早已习惯打字的他们,写字是一门艰难的课程。他们认识每一个字符,却不一定写得出来。他们的智商大大优于前人,却在写字上折了腰,可谓是时代潮流中的一块空缺。
透过扫描仪,我浏览着学生们的作品。有的歪歪扭扭像蚯蚓,有的工整却笔锋不到,有的残缺潦草,极少有学生能够写得一纸隽秀。我一一在旁边写下批注,通过扫描仪传回。当然,如今的教育以鼓励为主,我细细地点出每人的优点,希望他们可以再接再厉。
下课了,系统自动恢复信息软件。孩子们早已等不及,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电脑下达指令,于是教室里瞬间充斥着各种游戏场景。也有的孩子不愿意玩乐,便打开静音模式,令周围的空间完全消音,可以好好准备下一堂课。
这时候,突然有个孩子跑到我身边,问我:“老师,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字符只是一个载体,那为什么要写字?这太累了!”我一时语塞。学校鼓励学生“刁难”老师,这样才能更多地学习知识。的确,处于这样科技力量强大的时代,他们不能理解书写的意义。
于是我反问道:“如果人类的网络瘫痪了,一切设备消失而返古,那我们怎么办?”
学生沉默了。
“最初的人类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双手。虽然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却完全依赖于信息。一旦不能依赖,我们便无法生存。书写只是一个方面。”
“我懂了,老师。”
我笑着看着他走开,心里却留下了一个结。如今的每一天,从睁眼到闭眼,从日出到日落,高科技把我们伺候得舒舒服服,生活无比舒适。可得失必然并存,在这所校园中,孩子们更懂得关心别人,却更难体会到什么叫做烈日下的奔跑;他们的压力更小,却更难了解突破重压后成功的愉悦;他们更懂得创新,却更难坦然接受传统的濡染。我相信优点更多,但缺点也无法否认。我只希望这些孩子走出校园后能使科技的作用发扬光大,又能改变科技带来的弊端。
这个时代已经够炫目多彩的了,但我愿意它更加夺目。